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运10早就试飞成功 为何还花700亿元重新研发C919

新浪军事

关注

研制大飞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巨资投入,还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制造商和供应商。据中国商飞介绍,C-919大客机在项目启动之初,预算就已经高达700亿元左右。于是有人提出,我国在1980年就首次试飞成功了运-10大型客机。为何不能利用运-10的基础技术来研发C-919大型客机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运-10早就成功”这个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无从谈起,运-10只是阶段性的试飞成功,从没有研发成功。

实际上,尽管运-10“成功飞行”,那只是开始试飞,仍然有很多试验没有完成,距离研发成功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运-10由于项目论证和市场定位等问题,导致这款飞机不能成为一款合格优秀的大型客机,而且运-10的很多设计也比较落后。所以中国发展C-919客机时,自然不能采用运-10的原始设计方案,必须全新设计研发。

要了解运-10为什么不能成为一款合格优秀的大型客机,还要从运-10项目的“上马”原因说起。实际上,运-10项目在1970年开始确立时是比较突然仓促的,甚至没有经历过前期科学系统的项目上马论证工作,主要是领导人直接拍桌子就决定了这个项目。运-10其实是一款专机,项目的定位是国家领导人的专机,总体要求是能够直航阿尔巴尼亚。最初并没有考虑到商业化客机的规范需求,这意味着运-10必然不能成为一款合格的能够投入商业运营的大型客机。

运-10之所以能够造出原型机,并成功试飞,主要原因是放宽了规范、标准和技术条件,而且采用了不少国外成熟设备。例如资料显示,运-10采用了50多项国外成熟产品,其中就包括至关重要的发动机,如果没有引进波音707使用的JT-3D发动机,以当时中国的实力,很难研发出和运-10配套研发的涡扇-8发动机,届时运-10的成功首飞和后续试飞自然也无从谈起了。

整个运-10项目都带着非常浓重的政治任务色彩,甚至“首飞就是胜利了”,所以为了迅速完成首飞,运-10很多一时难以解决问题和重要试验都被“暂时”回避。这意味着运-10本身就带有“暗疾”,带有很多局限性。如果未来想要真正成为一款合格的大型客机,还是需要返回来重新走完全部研发试验流程。

如今仍然有不少人认为当初只要中国在运-10项目上再坚持一下,再多一点的资金投入。运-10项目就能取得成功,中国也就能够拥有自己的大型客机了,届时中国的大型客机发展之路也会由此开始,一直改进发展下去,这过于乐观了。

运10项目总共花了5.4亿元人民币,此外80年代初还追加1.7亿元研制资金和1.6亿流动资金,以及为涡扇8发动机研制另外投入1.84亿元。共计为10.64亿元人民币。

在197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600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这意味着运-10的研制资金要占到当时中国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三。如果按2018年中国GDP90万亿元的规模计算,运-10占用全国GDP 万分之三的投资比例就是2650亿元,这还是中国以世界第一的高速经济发展得到的GDP。而C-919的研制资金仅为700亿元,由此可见运-10飞机投资之大。

为了研制运-10的巨额资金,国家在1972年停掉了大型远程轰炸机项目,停掉了远程战斗轰炸机项目。我们空军研制歼-8战斗机,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总投资才2.63亿元,运8军用运输机的研制也只花了1.4亿元人民币。运-10如果达到合格的商业运营阶段,花的钱可能会高达几百亿人民币,这是个无底洞。

1970年与运-10同时立项的大工程,还有701工程(长征4号火箭)、718工程(远望号航天测量船)、728工程(秦山核电站)工程等十几个巨型工程,其中运10位列第八项,被命名为708工程。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项目,我们国家都勒紧裤带咬牙坚持搞了下来,例如两弹一星,洲际导弹、核潜艇工程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为了实现本土的绝对安全,安身立命的玩意,是举国之力搞出来。像运10这种类似领导人玩具一样的工程,其级别和重要性完全不能跟两弹一星比拟。

C919,是继运-10后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标准载客158人,最大航程5500公里。中国的大飞机项目是许多人、几代人努力奋斗而来的,其中包括运-10那一代人。中国在大型客机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是阻碍中国发展大型客机的门槛。如今中国新发展的C919客机吸取了运-10项目的教训,现在是稳扎稳打,一步步完成所有研发试验工作,只有这样,中国发展国产客机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