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阵风成欧洲进步最慢战机 技术升级比歼10还晚几年

新浪军事

关注

近日,法国正式宣布“阵风”F3R战机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10月31日,“阵风”F3R标准通过了法国国防采购局(DGA)的鉴定。

F3-R标准是“阵风”F3标准的一个改进,进一步提升了“阵风”多用途作战能力。不过,这项改进计划来得太晚,导致“阵风”已成为欧洲三代半战机中,升级进展最慢的,甚至在世界范围都已是“最落后”的。

姗姗来迟的F3-R标准

法国“阵风”战斗机原型机在1986年首飞,2001年开始服役,至今已经生产170架左右。每架“阵风”战斗机的制造过程耗时24个月,年生产速度为11架。

按照技术升级进度,“阵风”分为3个标准,分别为F1、F2和F3。F3标准在2008年开始实施,主要是在F2的多用途能力基础上,增加携带ASMP-A空射核导弹的能力。此外,增加AESA雷达也是F3标准的重要内容。

“阵风”F3标准本身也分出更细的改进标准,如F3.3、F3.4等,最近的F3R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里程碑,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首次装备欧洲“流星”远程空空导弹,该导弹是最先进的超视距空空导弹之一,射程高达300公里,具有100公里以上的“不可逃逸区”。

二、装备泰勒斯-塔利斯的新一代激光指示吊舱,主要用于空地打击,进一步提高“阵风”的精确打击能力。

三、集成了模块化AASM空地导弹的激光制导版本,更适合摧毁移动目标。

四、集成了最新的自动防撞系统,以及新的电子战系统等。

同时,“阵风”F3R据称还改善了飞行员界面,以弥补和“台风”等新一代战机的差距。

整体看来,“阵风”F3R的改进内容水平不低,但多数都是在弥补差距。事实上,包括空空导弹、激光指示吊舱、飞行员界面等设备,“阵风”都比其他新型战机落后一代左右,甚至导弹、界面的更新升级节奏还不如歼10C。

坑爹的“米卡”导弹,导致“阵风”超视距能力世界最差

仅以“阵风”的空空导弹为例,在F3R标准以前一直使用的是“米卡”导弹。“米卡”号称是一款中程与近程结合、雷达与红外制导模式可换的“全能型”导弹。然而事实证明,该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时,射程短得尴尬。

“米卡”为了兼顾超视距空战和格斗空战,导弹被设计的很轻,全重只有112千克(R-77为175千克、AIM-120C为165千克、“流星”为185千克),导致最大射程只有80公里,而且这还是迎头状态下的理想距离。所以,当“阵风”在尾追敌机,或敌机进行掉头规避时,敌机很容易跑出“米卡”的射程。

“阵风”F3都换装了REB2 AA型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对空探测距离达到了200公里,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也有极大飞跃。从时间上看,“阵风”在10年前就开始换装AESA雷达,在欧洲算是很早的,但“米卡”导弹着急的性能根本无法发挥AESA雷达的先进优势。

直到今年10月以前,由于“米卡”的原因,“阵风”的超视距空战能力都是三代半和四代机里最差的。直到今年,“阵风”才刚刚换上更好的“流星”导弹,终于结束了这一尴尬局面。与此相比,欧洲“台风”最先装备了“流星”导弹,瑞典“鹰狮”也在2016年换装,甚至类似的PL-15也早已在东亚开始服役。

“阵风”的升级进度如此之慢,关键原因就是法国方面的资金匮乏。法国海空军原本计划订购250架“阵风”,但由于预算被削减,海军首先砍掉了60架,空军也紧跟其后,最后在法国政府极力维持下才确保了180架的订单,没让“阵风”流产。

由于订单数量不足,“阵风”在近年来的生产只能保持10-11架/年的低速,以确保维持战机生产线,所以各项技术改进都受到产能的制约。同时,由于维护生产线成本高昂,每架“阵风”F3的造价早已经超过了1亿欧元。因此,向印度出口的“阵风”对法国战斗机工业至关重要(36架总价格为78亿欧元)。

印度订购的“阵风”战机,版本比较接近F3标准,配备了“流星”导弹,但不具备发射核导弹的能力。今年10月,印度已经接受了第一架“阵风”,但明年才能返回印度本土。(作者:陶慕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