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同样面对颤振台军IDF战机机毁人亡 歼20却平安过关

新浪军事

关注

来源:大水

民用航空充满了风险,因为机械故障,操作失误,恶劣天气造成的事故比比皆是,而在军用航空,飞行员不仅仅需要和民航飞机一样起飞滑跑爬升巡航,而且还要携带多种武器,并进行多种高难度科目,比如超低空高速突防,高过载对抗动作,对人体生理极限压榨到极点,所以事故率更高。

比战斗机飞行员风险更高的还有没有?真的还有,这就是战斗机试飞员,这个队伍也是和平时期牺牲比例最高的团队,某些国家试飞员队伍牺牲比例达到10%,举世罕见,试飞员遇难主要是进行风险科目飞行,某些时候也是帮设计师和制造厂踩雷,假如出现些设计问题或者制造问题,试飞员很容易遭遇到风险,甚至发生不测。

对岸IDF战斗机测试颤振科目,机毁人亡

试飞风险最大的科目之一就是颤振,颤振简单来说就是抖动,弹性结构在气流中受到空气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耦合作用而发生的大幅度振动,它是气动弹性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颤振科目出现问题,轻则舵面受损,重则飞机失控解体,对岸IDF战斗机在研发过程中曾经因为平尾颤振性能不过关,飞掉,导致是飞行员身亡。

IDF战斗机仅仅是一种轻型,速度比较慢的飞机,讲究跨音速机动,对高速飞行要求不高,而歼-20战斗机则是一种2.2马赫的高速战斗机,重点在于超音速机动性,飞机承受的空气动力更大,而且需要做更大的机动,按照美国F-22战斗机的要求,需要在1.6马赫做5G稳定盘旋,这是一个很难的要求!

歼20鸭翼面积大,厚度小,刚度差,所以颤振实验难度很大

面对苛刻的要求,歼20设计师不得不想办法应对,鸭翼面积很大,而且舵面厚度小,要求重量轻,而且隐身性能要好,气动性能要优秀,最麻烦的是,还必须保证极限机动飞行安全:必须过颤振这一关。

为此设计师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应对,最早歼-20战斗机采用了蜂窝结构设计,最终发现这种传统三代机操纵面结构,在四代机讲究超音速机动的时代,颤振性能不过关,不得不更换多墙结构设计,这是2001架和2002架技术验证机的飞行试验结果。

由于技术验证机设计比较保守,气动性能和隐身存在巨大缺陷,所以,设计师不得不重新努力,最终得到的方案是,鸭翼加上复合弯扭设计,而且鸭翼后缘尖端切角降低雷达散射能量,而且采用了高强度碳纤维加强结构,即使如此,设计师也不太放心,一旦舵面高速颤振试飞出事,飞行员很难有多少机会安全逃生。

上天之前,设计师就在地面做了足够详细的颤振试验,所以保证了试飞的顺利安全进行

为此设计师在地面设计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包括总体,飞控,武器系统,结构强度,质量惯性组的多名技术专家联合攻关,一方面使用先进的软件进行模拟,另外一方面进行多种实验,包括地面颤振实验,和风洞颤振实验,经过多轮努力后,基本确认技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才开始颤振试飞,而且是一点点放开,这种严密谨慎,步步为营的做法,在鸭翼和全动垂尾的颤振试验中得到了良好的结果,飞行员可以做到无忧虑飞行,不用担心高速高机动飞行下会发生任何舵面问题。

成飞在歼-10战斗机研发中,气动弹性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歼-20战斗机飞行包线比歼-10大了很多,所以难度更大,为了克服国产发动机和设备以及材料,武器等落后造成的不利因素,设计师不得不铤而走险,采用一切最先进技术保证飞机的总体性能,也遭遇恶了难于想象的困难,包括隐身,舵面颤振在内的多种难题,最终成飞也拿到了中国第一家克服战斗机高速飞行颤振的秘籍,为未来的六代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