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校场】球场之外,英德历史上有过怎样的恩怨纠葛

新浪军事

关注

在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举行的欧洲杯八分之一决赛中,英格兰队以2:0战胜了德国队,结束了其主场面对德国队连续7场不胜的历史。作为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封建国家之一,英格兰历史上没少和其他欧洲大小国家干仗,但有趣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格兰却几乎没有和同是欧洲强国的德国直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过。相反,两国还经常以盟友的身份同进共退。

欧洲历史上的德国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很多政治实体都与“德国”这个名词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例如神圣罗马帝国就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松散帝国,其后期官方称呼“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广义上的德国。但具体来说,神圣罗马帝国基本可以视作一个由奥地利大公国领导的国家联盟。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息。加之今天的奥地利已经不再是现代德国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一般不直接把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各诸侯国或奥地利公国作为今天德国的前身。

现代德国的直接前身一般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边境侯(类似于中国汉唐的都护府)勃兰登堡。1414年来自神圣罗马帝国中部纽伦堡的霍亨索伦家族入主勃兰登堡侯国,开启了从古代德国向现代德国过渡的历史。1618年,与勃兰登堡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公国绝嗣,最后一任普鲁士公爵14岁的女儿嫁给了来自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主家远亲约翰·西吉斯蒙德。从此之后,勃兰登堡侯国与普鲁士公国建立了联合统治,成为了勃兰登堡-普鲁士。1700年,为了换取后者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君主为国王。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加冕为普鲁士的国王。1815年,作为被拿破仑解散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替代品,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地区相继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北德意志邦联和德意志帝国。而这个成立于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就是现代德国的开端。

相比于德国,英格兰的历史沿革就清晰多了。公元8世纪至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英格兰王国。1066年,法国贵族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古英格兰地区的昂撒人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此时的英格兰和法兰西虽然都有各自的王国,但顾名思义,王国只是国王的国家,而英法两国的王室都有相当深厚的血缘关系。因此其关系比较近,利益纠葛也非常复杂。14世纪,法国王室卡佩家族绝嗣,英格兰的金雀花家族和来自瓦卢瓦伯国的瓦卢瓦家族都声称拥有法兰西和卡佩家族的继承权。由于瓦卢瓦家族得到了法兰西其他大贵族的支持,两个家族的纷争最终成为了英法百年战争。在百年战争的过程中,英法两国各自觉醒了民族意识,两个国家最终分道扬镳。英格兰成为了不列颠群岛上最强的国家,而法兰西成为了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列强。

英格兰作为一个离岛强国,始终在奉行大陆均衡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联合欧洲大陆的小国、弱国,对抗大国、强国。而贯穿整个欧洲古代史,欧洲大陆值得英国竭尽全力去对抗的强国只有西班牙和法国。因此,英国古代对外战争的脉络基本可以总结为,凡是反对西班牙的我们都支持,凡是支持法国的我们都反对。这样的政策也为英格兰与勃兰登堡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原则上是帝国皇帝的附庸,而神圣罗马帝国又视法国为仇敌。因此,其与法国的另一个仇敌英格兰在欧洲古代史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天然的盟友。

自18世纪开始,英国还与泛德意志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1714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易斯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自此之后,英格兰王国便于汉诺威侯国建立起了联合统治。这使得汉诺威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不属于英格兰的国王属地,但英格兰王国还是要经常为了保卫汉诺威而战。这一联合统治仅在拿破仑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让其附属国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吞并了汉诺威侯国时中断过一小段时间,最终直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才宣告彻底终结。

进入现代之前,英格兰与勃兰登堡罕见的一次敌对出现在1740年至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1740年,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没有留下男性子嗣就去世了。这使其女儿玛利亚·特蕾西亚成为了奥地利大公唯一可能的继承人。然而女性继承人不符合欧洲通行的民法——萨利克法。因此,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也有不少贵族宣称其更有资格继承奥地利的公位。这些僭位者得到了奥地利的死敌法国,以及此时已经与法国属于统一王朝的西班牙的支持。为了反对法国和西班牙,英国顺理成章的站在了玛利亚·特蕾西亚一边。而此时已经成长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普鲁士再也不甘只跟在奥地利身后当一个打工仔。而是趁着哈布斯堡继承权混乱,为了兼并哈布斯堡的西里西亚领地而与法国结盟向奥地利发难。

虽然站在了不同的阵营,但英国的主战场主要在印度和美洲的海外殖民地而非欧洲大陆。因此,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的军事力量从来没有直接对抗过。不仅如此,为了将法国这个实力强劲的盟友踢出战争,英国还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一部分)中支持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地区的索求。帮助普鲁士对奥地利施压,令后者将西里西亚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以换取普鲁士退出战争。最终,如愿以偿得到西里西亚地区的普鲁士欢喜地去了,留下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波旁王室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进入现代,工业革命后的普鲁士成为了欧洲顶尖的工业化强国。1866年,普鲁士取得了普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法国那里割取了原本属于神圣罗马帝国而被法国强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但由于法国已经统治了这些区域两三百年的时间,早已将阿尔萨斯和洛林视作自己的合法领土。因此,在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兴起了针对普鲁士和后来的德国的复仇主义,令法德世仇延续了近百年。

为了避免使德国陷入无休止的复仇中,德意志帝国的掌舵人一边通过鼓励法国向海外拓展殖民地来缓和德法关系,另一方面在1887年与俄罗斯帝国结盟解除了德国的后顾之忧。在没有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后,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工业化水平都高于法国的德国自然也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德俄条约的签署极度依赖俾斯麦的个人威望,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这一条约便也无疾而终。与此同时,1888年继位的德国新皇帝威廉二世还是一个马汉海权理论的信徒。在其统治下,德国开始大力发展海军,挑战了英国数百年的海上霸权。这逐渐把英德两国推向了海军军备竞赛。这两起事件令法国嗅到了孤立德国的天赐良机。1894年,法国与俄罗斯帝国结成了针对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军事同盟。10年后的1904年,法国同英国缔结了友好协约。至此,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形成。这样的权力分布直接为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因俄国革命受益,在战争末期成功的组织过一次对协约国的进攻。然而,随着英国海上霸权的日益巩固以及工业和人口大国美国最终倒向了协约国一方,德国最终含恨战败。而英法等国对战败的德国的过度盘剥则直接催生了德国国内的复仇主义,直接导致主张实行极端民族主义的纳粹党上台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这使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被击败并被拆分为三个国家的军事占领区,直到1990年东西德合并才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如同在球场上一样取得了对德2:0的战绩。然而也正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从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沦落为了一个中等强国。历史上的英德争霸最终以两个欧洲列强相继陨落而告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