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七大军区轮战朱日和:红军七战六败输的冤么
J10与WZ10助红军败蓝军
开栏的话
沙场起硝烟,三军练兵忙。今年以来,全军部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组织的实战化演习场次密集,规模空前。军事演习是军队训练的最高形式,是和平时期人们观察了解军队的“窗口”。演习场透露出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思路、水平和发展趋势。为从更高层面用战斗力标准审视军事演习,深入挖掘硝烟背后的新闻、思想深处的交锋,本版自今日起开设“2014演习场观战·三军部队年度军事演习新闻观察”专栏,对全军有代表性的演习进行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演习概况
5月31日至7月28日,总参依托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组织“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南京、广州、济南、沈阳、成都、兰州6个军区各1支陆军合成旅,轮番与我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北京军区某机步旅展开对抗。此前,总参结合北京军区某装甲旅参加演习,对陆军合成旅集中检验评估方案规定、细则标准和组织实施流程进行了验证完善。据悉,由总部组织7个军区的部队赴同一训练基地演练,在我陆军训练史上尚属首次,其7场红蓝对抗,结果“红军”6负1胜,引起全军震动。
近年来,“朱日和”因其极高的“出镜率”,早已让人有些“见怪不怪”了。然而,今年的夏季,因为一场规模空前且有着非凡意义的军事演习,“朱日和”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陆军7大军区的参演部队云集于此,轮番与陆军首支专业化模拟“蓝军”展开对抗。这场代号为“跨越-2014·朱日和”的军事演习,在中国陆军训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这场演习,不少参演指挥员都不约而同地说:喜忧参半!喜自不必多言,忧从何来?仔细品味采访中的所见所闻,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场演习的诸多亮点背后,隐藏着一些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和部分官兵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回望朱日和,检讨演习中的得与失,无论是总部机关还是参演部队的官兵,心头都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忧患。
这忧患,不是对演习成绩的否定,而是对崇高使命的担当。
别让演习场的亮点遮挡住我们应有的忧患:实战化训练喊了这么多年,一些部队在战斗力建设方面“欠账”还不少
在我军训练史上,从没有一场旅级规模的演习如此兴师动众——总参直接牵头组织、总部首长坐镇指挥、7大军区各派出1支合成旅参演、全军10所院校近百名专家现地教学、各军区军训部和全军13个训练基地领导全程跟研……
这次演习,可谓亮点频闪:从确立“重检验不重评比、重实效不重形式、重检讨不重输赢”的训练指导,到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胜负、放下思想包袱;从破除“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到规范实战化战术训练组训模式;从改变操场化程序化的“和平积习”,到纠治重成绩轻反思的总结方法……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其示范和引领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然而,一位现场观摩演习的训练专家的话振聋发聩:从演习场上看,一些部队存在被动等待的思想,坐等总部机关的“指挥棒”。作为战斗力链条上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环,基层部队难道不应该勇于担当、主动向实战靠拢?
发此一问,决非替上卸责、对下指责。纵观7场演习,不少专家敏锐地看到,实战化训练喊了这么多年,一些部队在训练方面的“欠账”还有不少。不妨看几个演习片段:某装甲旅装备平时疏于训练,在机动途中故障频发,仗未开打就有几辆坦克退出战场;某机步旅指挥员不会运用新型作战力量,把特战分队编入前沿攻击群,在“敌”前沿实施陆航机降;有的单位习惯于开长会定决心搞协同,形式复杂效率低下……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演习场并不鲜见,充分暴露出部队平时训练基础不扎实、训练要求没落实。眼前的一切,令坐镇指挥的总部首长忧心忡忡:“实战化训练,一级有一级的责任,总部当然要发挥筹划指导和引领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到部队的行动中,基层部队切不可不推不动、不拉不走。”
我们在为打破“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喝彩时,更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如何弥补打仗的“能力差”
盘点“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份战报:7场红蓝对抗,“红军”6负1胜。
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里,实兵对抗往往是红胜蓝败,有时仗没开打,早早定下了输赢,演习最终变成了“演戏”。而此次演习,导演部明确规定:红蓝对抗不设底案、不编脚本、不搞预演,全由双方自主侦察、自主决策、自主协同、自主保障。如此一来,演兵场上的胜负悬念重重。
有了悬念,才会真打实抗。记者采访发现,尚未接敌,“红军”就开始琢磨如何战胜“蓝军”。而“蓝军”也不再是先前“过家家”式的陪练角色,甫一交手便使尽浑身解数,毫不留情。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以往战无不胜的“红军”为什么会败,而且一败再败?
是仓促上阵吗?演习计划早在年初就下发任务部队,每一个旅都进行了至少3个月的针对性训练,对此次演习的规则、程序、打法了然于胸。
是对手太强吗?扮演“蓝军”的北京军区某机步旅主战武器均属我军第一代装备,而且按规定,作为守方投入兵力比“红军”要少。
是导演部偏袒吗?进入实兵对抗阶段,红蓝双方完全自主对抗,导演部只当裁判……
探究个中原由,全程观局的训练专家、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吴清丽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红军”表面上输给了“蓝军”,实则输在与实战要求的差距上。
仅以一组数据为证。此次演习,导演部按打仗标准,首次运用千分制检验评估系统对参演部队作战能力进行精确考评,7个旅平均成绩是675.6分,即使唯一获胜的沈阳军区某机步旅,也没有超过700分。
“喝彩,不要发生在战争来临之前!”总参军训部一位领导坦言,弥补这个“能力差”,部队要做的还很多,而破除“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果仅仅把演习当作“应考”,眼睛只盯着分数和输赢,那么演习不仅达不到锤炼部队的目的,还易滋生练兵场上的形式主义
此次演习紧贴作战任务确定演练课题,结合作战进程设置演练内容,依据作战地域变换演练场地,模拟实际战场构设演练环境,针对作战对手塑造模拟“蓝军”……总部机关的用意很明显:就是练打仗!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所有参演部队都是抱着应战的心态走进演习场的,有的官兵主要精力没有放在谋划打仗、检视问题上,而是更多地去研究演习规则和实兵交战系统,希望靠技巧去战胜“蓝军”,千方百计获得更多的分数。
于是,演兵场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为抵抗“敌”重装进攻,某旅不是构设防御阵地,而是派出步兵分队在前沿设伏,伺机发射反坦克导弹偷袭。由于加装激光交战设备的120火箭筒击发时无亮光、无声响,很难被发现,因此该旅经常是一个单兵打掉“敌”多辆坦克。
无独有偶。某旅一支坦克分队发起冲锋时,二炮手并未按作战要求低头装填弹药、配合观察,而是探身车外,手持加装激光交战系统的高射机枪扫射,杀伤“敌”步兵……
负责现场导调的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授邸验刚告诉记者:这些在演习中大行其道的所谓“制敌招法”,在真正作战时,有的根本不可能奏效。
长期以来,对抗演习作为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已成为实战化训练的一个显著标志。但记者在采访这场演习时深刻感到,如果仅仅把演习当作“应考”,眼睛只盯着分数和输赢,那么对抗演习不仅达不到锤炼部队的目的,还易滋生练兵场上的形式主义。
打赢先打假、治训先治虚。练兵场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主义可以一“禁”了之,破除那些看不到的、深层次的形式主义则任重道远
大力破除训练场上的形式主义,是此次演习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早在筹划演习之初,军委首长就明确提出:“不怕演砸、不怕推倒重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这一重要指示,直接体现在《陆军合成旅集中检讨评估总体方案》中。总部明文规定,此次系列演习不设底案、不编脚本、不搞预演、不念稿子、不插彩旗、不埋炸点、不标示目标、不随意调换兵力装备和重复使用战损兵力、不提前进入演练场地侦察勘察、不改变实兵交战系统性能。这“十条禁令”一出,整个演习面貌一新。
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演兵场的角角落落。部队进场,千人百车浩浩荡荡,坦克、装甲车上不见了迎风飘扬的小红旗;战斗筹划,指挥员面前没有了厚厚的讲稿,直接对着作战地图和战场态势显示屏摆兵布阵;实弹射击,方圆260公里的靶场看不到一个标示目标的圆圈和白布,600余个靶标随机隐蔽设置,颜色与现地背景浑然一体……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主义可以一“禁”了之,破除那些看不到的、深层次的形式主义则任重道远。
比如,某装甲旅为保安全把轻武器集中锁进铁皮柜,突遭“蓝军”袭扰时来不及取枪,不得不拿铁锹、木棍应战;某机步旅把营区、操场的做法带入演兵场,站礼宾哨、遇空袭后先集合再疏散。
再比如,尽管每支参演部队都配属了空军、陆航、特战、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力量,但不少指挥员只注重建制内陆军装备,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现代作战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沙场论兵
喜看军事训练 实战化迈出坚实步伐
张大勇
备受关注的“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在隆隆炮火中落下了帷幕。这次演练,是我军军事训练实战化的一次重大创新实践。经过两个多月的真打实抗,7支参演的陆军合成旅七战六败。对于参演部队来说,虽然演练的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从“练为战”的角度来看,此次演练标志着我军军事训练实战化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军事训练实战化是以打仗标准确立的根本指导。“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总部明确提出“重检验不重评比、重实效不重形式、重检讨不重输赢”的理念,破除“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教育引导部队不背包袱、聚焦打仗,不走过场、真打实抗,不唱赞歌、深刻检讨,参演部队克服了简单以胜败论英雄、单纯以分数定高低的观念,真正把检验和提高实战能力放在首位,摆正心态谋打仗、静下心来学打仗、扑下身子练打仗。
军事训练实战化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养成,必须把打仗要求落实到日常训练中去。意识根植于行为习惯,战斗力生成没有捷径,只能从平时抓起。演习实践表明,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一些部队在实战化训练方面“欠账”较多。这就要求必须在日常训练中始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切实把实战化要求贯穿训练全过程,克服指挥训练“程式化”、战术训练“操场化”、基地训练“营区化”的做法,破除图好看、图彩头、图虚名的功利思想,把一切形式主义赶出训练场,把实战意识变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军事训练实战化是一种长期的实践积累,必须加大难度强度提高部队实战能力。逼到绝境、难到极限,是“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的鲜明特征。每场演习,紧贴作战任务确定演练课题,结合作战进程设置演练内容,依据不同作战方向、地形特点变换演练场地,模拟实际战场构设演练环境,针对作战对手塑造模拟“蓝军”,紧盯问题不放组织复盘检讨,部队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从这次演习的情况看,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强力推动,以超常举措迅速兴起实战化练兵热潮,全面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延伸新闻
7场对抗演习中唯一获胜的“红军”部队戒骄戒躁反躬自省
复盘“三问”,凯旋后的“清醒剂”
本报特约记者 刘德武 李大勇 朱小虎
第16集团军某旅是“跨越-2014·朱日和”演习中唯一战胜“蓝军”的红方部队。令参演官兵没想到的是,部队凯旋,等待他们的不是庆功会,而是一场检讨式复盘总结。该旅自上而下反思得失、剖析问题,补齐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尤其是旅党委提出的“三问”,为官兵注入了一针强有力的“清醒剂”。
一问:上了战场次次都有“险胜”的运气吗?
“这次对抗,我们可以说是险胜,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运气的成分!”演习刚落幕,旅领导的这句话,为兴高采烈的官兵浇了一盆凉水。“赢了就是赢了,怎么能说是运气呢?”一些官兵不以为然。
可随着复盘总结时几组“蓝军”“失误”镜头的呈现,官兵们慢慢冷静了下来:首次演练环形防御的“蓝军”,重点加强了纵深地域的兵力部署,却忽视了在“红军”开进途中派出袭扰分队进行迟滞;面对“红军”兵分5路展开的“破壳”行动,“蓝军”没能充分发挥火力优势,而是采取均衡用兵的方法予以应对……
“如果当时在对抗中这些情况稍有变化,战局就可能扭转。上了战场,每次都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吗?”旅长周玉印的叩问,如重锤敲打着每名官兵的心。
担任“红军”纵深攻击群群长、关键时刻收拢40余名官兵向“蓝军”核心阵地发起冲击的营长陈亚健坦言:“如果‘蓝军’的几辆坦克没有趴窝,反扑的速度稍快一点儿,胜负就难预料了!”
“战争是实力与实力的较量,企图把胜利建立在敌人出现失误上,上了战场是靠不住的。”一营营长高福来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
二问:今天战胜了“蓝军”,明天就一定能打败敌人吗?
“能够战胜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专业‘蓝军’,上了战场我们还怕谁……”对上等兵张迪在旅局域网上的这一获胜感言,该旅领导及时回复:“不要以为今天战胜了‘蓝军’,明天就一定能打败敌人!”
该旅参谋长孙强对自己没有把特战分队应用于执行“斩首行动”后悔不已:“这反映出我们对新质战斗力重视不够、对制胜机理研究不深。”
该旅保障部部长肖凤义坦言:“由于指挥控制能力不够,导致弹药车上不来,让部队错失了夺占高地的最佳时机。”
“信息化战争,情况瞬息万变,每名指挥员必须练就以变应变的本领。”对抗演习中因没能及时把握战机而遭受重创的营长王琛,对战法运用有了更深的思考。
三问:战败的几支“红军”就没有可学之处吗?
复盘总结中,该旅官兵把目光转向了其他6支战败的“红军”部队。
“‘红军’首先派出电子对抗分队,对‘蓝军’防空分队进行全频高强度干扰。同时,2架战机对‘敌’纵深炮阵地、指挥所实施临空轰炸。这套‘组合拳’,体现了联合作战思想。”连长张立波以“战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广州军区某机步旅与“蓝军”实兵交战阶段时的精彩片段。
多次参加重大演训活动的该旅副参谋长郑国良,回忆起“济南军区某机步旅刚完成铁路卸载就接连遭受敌情,全旅迅即实现疏散隐蔽,有效保存了实力”的表现时,发出了“战术素养高”的赞叹。
“兰州军区某摩步旅,尽管最终没有达成战役目标,但在交通枢纽夺控战中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战术思想……”该旅将6支战败“红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可圈可点之处,整理汇编成册,供官兵学习借鉴。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要是放在以往,别说官兵不答应,就连我们党委班子可能都会有不同意见,但现在大家意见一致,为的就是明天上了战场能打胜仗。”旅领导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