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型轻坦首次完整曝光 可攻击武装直升机(图)
近日,中国研制的一款新型坦克在网络上再次曝光。与以往用伪装网遮盖不同,这次该型坦克的外貌完整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这种坦克被认为是为部署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崎岖地带而专门研制的,总重较轻而发动机马力较高,以利于在缺氧的高原环境中能够正常作战。这款新型坦克具备哪些新技术和特性?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为山地战而生:采用液压悬挂
从外形上看,该坦克采用六负重轮底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底盘的部分细节可以推断,该型坦克应该配备了液压气动悬挂系统。这种悬挂系统有助于提高其在山地条件下的机动性能和在战时的生存率。
俄媒《军事观察》曾有报道称,境内多山的韩国和日本目前装备的坦克也采用了液压气动悬挂系统。中国在研制这种新型坦克的过程中可能参考了这两个国家的经验。或许,中国的设计人员和工程师们还仿制了俄罗斯“道尔-M1”防空系统底盘的部分动力组件。中国军方目前装备了大批俄制“道尔-M1”防空系统。同时也不排除,中方在研制该坦克底盘的过程中得到了白俄罗斯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援助。
2、火炮之谜:或装备炮射导弹
中国坦克目前使用的火炮口径有125毫米滑膛炮、120毫米滑膛炮和105毫米线膛炮三种类型。关于最新轻型坦克所使用的火炮类型,有多种说法。外媒分析称该坦克使用的是125毫米或者120毫米口径的火炮。
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改进型59式坦克,该坦克最初研制所使用的是100毫米口径线膛炮,从59II型以后采用105毫米线膛炮。
一种更据合理性的说法是,该轻型坦克所用的是105毫米口径的线膛炮。20滑坦克炮目前还没有做为我军制式装备一直未被选用,而105线坦克炮后座力适中、弹药能够与现有装备通用。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05毫米坦克炮,至今技术已经相当成熟。90年代定型的ZPL94式加长身管105线膛坦克炮以及新近开发的大长径比穿甲弹,已将105坦克炮的潜力挖掘到了极致。有分析称这样的火力配置已经足以轻易对付我国周边二代及二代改进型主战坦克、对部分三代坦克也能构成一定威胁。
我军坦克/反坦克炮所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口径脱壳穿甲弹,射程由远及近依次为125毫米口径炮弹、100毫米口径炮弹和105毫米口径炮弹。目前,105毫米口径的炮弹在解放军装甲兵装备中仍占据重要地位,现役105坦克炮配用弹药库存充裕,弹种齐全,包括穿甲弹、榴弹、攻坚弹和炮射导弹等等。
多年前,中国已经公布了10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以及10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因此,毫无疑问,这两种弹药都有能力装备该型轻型坦克,尤其是105炮射导弹,在高原山地中,对付反坦克直升机有很大的作用。时间引信的杀伤爆破弹对低速飞机杀伤能力巨大,同时也是杀伤步兵的王牌弹种。
新型轻型坦克如果采用105毫米口径的火炮和配套弹药,在技术上和通用性上都有很明显的优势。而且对于该轻型坦克而言,其未来战场主要是高原或山地地形,过大口径的炮塔设计可能会增大体积和重量,轻型坦克更看重的是机动性能和越野性能。
轻型坦克不宜与对方主战坦克去硬碰,主要的作用是摧毁机动和地面硬目标,同时压制敌方反步兵的火力,支援山地步兵突击,除此之外,防空能力在山地作战的坦克中尤其重要,因此采用105毫米口径火炮会更为合适。
目前,我国采用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重量相对较轻,人工装弹不存在困难,因此国内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很少配备自动装弹机。
不过存在的问题是,受炮塔内空间的限制,均为炮塔内壁卡箍固定的少量储弹,其余弹药位于车体内,不便于炮手持续快速装填。但从这款轻型坦克的来看,有着大型的炮塔尾舱,推测采用的是纵向布置弹架的形式,虽然不利于弹药的安全,但能够便于装填手快速选弹并明显提高装填持续性。
3、尖端火控:瞄导一体 猎歼合一
有消息称,该轻型坦克装备了我国先进的乘员观瞄系统,车长使用配热像仪的周视观瞄仪,炮手为带热像仪的“瞄导合一”综合观瞄镜组,车组成员具备良好的战场感知能力。火控系统反应迅速,能实现车/炮长“猎—歼”作战能力。
车内很可能采用数据总线技术,车长和炮手据配备大屏幕终端显示器,车内所配备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车内、车际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具备轻坦与其他军兵种网络化作战的能力。同时还可能安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防护能力:模块化复合装甲多种多样
从最新曝光的车首部分细节来看,该型坦克车体外表有疑似复合装甲的外挂点,在未来很可能会大量采用模块化复合附加装甲提高防护性能的能力。新轻型坦克在未来和可能会采用不同级别的防护方案,如配备轻型复合装甲能在近距离有效防护敌方步兵战车小口径自动火炮的攻击,换装重型符合装甲则可以有效抵御单兵火箭筒或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从目前世界轻型坦克的发展来看,总重一般控制在25-35吨左右。由此可以推测我国的这款轻型坦克重量也应当在此行列。考虑到新轻坦必须在复杂地形快速机动的苛刻使用条件,轻型坦克虽然在火力上和防护能力上都不能与重型坦克匹敌,但在我国多山地区和高原地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战场“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