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日本教科书关于七七事变描述曝光 牵扯到义和团

综合

关注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起点

综合媒体报道,今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8周年纪念日,今年还是抗日战胜利70周年。根据“逢十”大庆的传统,全国各地表现出高调纪念的姿态。近日北京街头不少超市和店铺的门脸上挂起写有“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横幅,浓厚的热情和高涨的气氛显而易见。

与中国高调纪念活动完全不同的是,日本媒体“集体失声”,截至7月6日,还没有搜到有任何一家媒体对“七七事变”78周年的报道。不仅如此,近些年在各类呼吁日本正视历史的集会中,日本记者往往缺席。

有分析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日本媒体的背后是财团。在日本,财团左右政治、控制舆论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安倍政府代表财团利益,媒体屈服于政府也就成为必然。

也有报道认为,这与日本近几年重新修定的外交与军事政策目标不无关联。

未能正视历史 日本被德媒笑话

其实日本方面对“七七事变”的研究始终不衰,只是这种研究对史料的取舍带有严重倾向性。如日本强调事件的开端是日军华北驻屯军演习部队确实走失了一名士兵(而后归队),属于“擦枪走火”。这个观点的背后,是说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战争不是有所预谋,而是偶然事件引发。而且日方的研究更多地纠缠于中日两军谁开了第一枪。这些观点都可以明显看出日方对当时战争罪行进行开脱的目的。稍微看看日本对中国东北、热河、内蒙、华北的一系列侵略活动,就会很容易发现,日本方面试图占领华北,是有条不紊的计划,所差不过是时间的早晚。

2007年,“德国之声”电台通过对日本民众的调查报道发现,日本人多数并不知道“七七事变”。日本社会整体历史认识混乱,日本学校教科书对于“七七事变”的记载要么轻描淡写,要么接受右翼观点,将责任归咎于中方。日本各公立学校采用最普遍的东京书籍版历史教科书,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仅寥寥几笔:“日本控制满洲后,进一步侵入中国北部。1937年7月7日,日中两军在卢沟桥发生武力冲突,成为日中全面战争的契机。”

安倍政权上台后,利用行政手段明里暗里向各地方教委主推右翼势力编撰的历史教科书。其中,育鹏社版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七七事变”:“日本在义和团事件后,根据相关“条约”在北京周边驻军近5000人。1937年7月,卢沟桥附近,有人向日军开枪,于是互相交火……8月,一名日军军官在上海遇害,战火向上海蔓延。于是,日本政府撤回“不扩大”方针,日本与中国进入全面战争。”

针对“七七事变”的种种荒谬见解,不乏日本等国有识之士发出批评声音。已故日本历史学者吉冈吉典在《从日清战争到卢沟桥事变》一书中尖锐指出,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的核心不是谁开了第一枪,而是日军之前不断增兵,并且不顾中方抗议在卢沟桥附近反复举行夜间军演的挑衅行径。他同时指出,日本所谓在北京驻军的依据“北清事变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不公平产物。

在重视历史反思的德国,德媒对日本迄今以来在历史问题上的逃避、撒谎感到不屑。德国《明镜》周刊在1988年第21期杂志上以《老人——二战中日本是为了亚洲独立而战?》为题揭露了日本官员歪曲事实的自欺做法。文章首先讲述了当年那段丑陋历史: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上,一名日军士兵失踪,他的同伴听到枪响并回应以炮火。文章援引独立历史学者的观点写到,这是日军一系列挑衅行为的最后一次,日军希望借此打响侵略战,首先占领中国,然后再将目标指向东南亚。文章说,二战结束后数十年过去了,日本依然对那段侵略史讳莫如深。德媒嘲讽地表示,“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背后是日本19世纪就已经唤醒的称霸亚洲的欲望,日本显然不是想解放中国,而是要征服中国。

近年来,担忧安倍政权右倾化的论调也频现于德国媒体。今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日本东京发表演讲时说,“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间关系的正解。她指出,德国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正是由于德国能正视历史。

热门评论

CPZ迷彩DREAM 15
据报道,化学家最新发现一种新的苯的同系物——日苯。性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固体。密度很大,具有特殊恶臭。有剧毒,有强烈腐蚀性。易燃、易爆。在“菌国主义“的催化作用下,毒性及腐蚀性会急剧倍增。上世纪曾生成“氡条(二恶)瑛基”、“三苯五十六”等“甲基战犯”,并凝固为“氰过砷奢”。近年来,又析出了“小醛醇一郎”、“氨倍氰三”、“石原砷太郎”等剧毒产物。被世界公认为是危害人类的极度危险品。需严格管控。
广东广州
回复TA
用户5621952177 8
今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日,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愿每个中国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山西晋中
回复TA
海浪程程 7
7.7事变时日本侵略者已在中国的土地上了;来讨论是谁开了第一枪这简直就是强盗逻辑!
广东广州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26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