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盛赞歼20设计师:比美国人更懂得避免错误
日前War is boring网站刊载美国军事记者罗伯特·贝库森文章称,中国战机设计师比美国人更懂得如何避免错误。作者用歼-20和JF-17的设计同F-35做比较,勾勒出杨伟团队和西方迥异的设计思路。贝库森称,中国战机设计师的秘诀就是保持战机的简洁、便宜和应用已有的成熟设计。
有飞机设计师,再有王牌设计师。全世界生产飞机的工程师有成千上万,然而王牌设计师则是几十年一遇的。
美国有凯利·约翰逊,SR-71“黑鸟”的设计师;德国的梅塞施米特生产了一大批著名的战斗机;苏联的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创造了强劲的苏-27“侧卫”系列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来同美国的F-15“鹰”一较高下。
这些王牌设计师都是技艺高超的,然而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环境。这些王牌设计师的进步源自他们各自的政府投资了数百万或是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将他们的智慧转化为先进的作战飞机。
工程天才和巨量投资的交集似乎已经在中国造就了一个王牌设计师。近年来,杨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迅速攀升到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领导岗位——一家负责迅速推出中国顶级战机的制造商。
众所周知,杨伟主要负责了两个飞机项目。其中之一是歼-20,中国首架隐形战机。他还领导了JF-17“雷电”的开发,一架苏联半个世纪前开发的早期米格机的现代化改进版。
杨伟1963年出生,1978年15岁时就上了西北工业大学。他获得了两个学位,并在成都成为一个控制系统工程师。
在2011年的资料中,国有期刊《科技日报》称杨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传飞控系统创新背后的大脑。该杂志将这一殊荣归功于他的全系统数字仿真和原理试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这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毫无疑问,杨伟是很有影响力的。在35岁的时候,他晋升为成飞的领导,并主持中国量产最多战机之一——歼-10的工作。(注:1998年,杨伟受型号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委托,全面主持歼10飞机的设计优化、排故攻关和设计定型等一线研制工作。)20世纪90年代,歼-10面临着一系列设计上的问题,量产装备工作十分棘手,包括燃油系统的明显故障。不过,杨伟的解决方案后来带入了JF-17的项目,《科技日报》称之为“平行开发”。
换句话说,杨伟似乎已经建立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战机设计理念——代表作是隐形却昂贵和问题易发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中国正在多快好省地建造战机。这当然不是说杨伟的战机是完美甚至是全新的。
歼-20
典型的例子是成都J-20。作为一种隐形战机,这架双引擎三角翼飞机应该还能更隐形一点——至少从后方来说。这意味着它并不是一架以空空格斗为主的格斗机。但在这方面还有持续的争议,除了设计师自已以外没人知道它的真正角色。
另一派观点认为歼-20是来充当一位长距离的狙击手,直奔美国侦察预警机和加油机而去,将他们从空中击落。没有了这些空中支持,美国在西太平洋开战的能力将急剧下降。
从歼-20的角度特征来看,该机采取了正面隐身。然而它也有长达62英尺(约19米)的机身,这使得在执行具备自卫能力的对地攻击任务时更有利——这类任务也需要正面隐身的能力。
即便如此,它也有它自己的问题。小小的鸭翼,像一些额外的四肢,从机身的前半部突出,以增加更多的空气动力稳定性。这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设计,并减少了隐身性能,使得中国需要在制造可与和美国甚至俄罗斯媲美的隐形战机上面去做更多的工作。
另一个问题是它的两台AL-31F发动机并不难提供适合其身材的动力。这些俄制引擎对于一架需要兼顾速度和机动性的战机来说太弱。再有就是电子和火控系统,中国在这方面缺乏创新。(观察者网注:原文如此,作者似乎对鸭翼有偏见。鸭翼能提高升力和失速攻角,但容易造成不稳定。至于对中国战机“电子和火控系统”方面的偏见,外国一向如此。)
但它确实代表了中国隐形机设计的一次重大飞跃——对过去一架隐形机也无法生产的国家而言。五角大楼称,美国大大低估了时间表的进度。美国并不希望看到F-22装备之后十年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隐形战机。中国在2011年1月给世界以启示。
成都已经生产6架原型机,设计团队也在歼-20的开发中不断改进。这架飞机破坏后部隐身的发动机喷口,在后继的原型机中会被隐藏起来。成都已经在F-35公布后模仿了其光电瞄准装置。其它特征,如前部类似美国F-22的设计,这可能是通过获取美国隐形战机计划失窃数据来取得的。
此外,歼-20将从其巨大的三角翼设计获得对F-35速度和可操作性上的优势。歼-20欠缺的是一种更大,更可靠的发动机,尤其是一种非俄制的发动机。当然,它还需要能够探测更远的传感器。
“歼-20的尺寸,射程和隐形能力还能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远程打击平台,特别是当搭载炸弹的攻击机和空优配置的歼-20编组成为对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附近高价值目标的打击梯队时。”中国军事分析家加布·柯林斯和埃里克森·安德鲁在2011年的论文中指出。
现在退一步说,这不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战机。但是在十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没有隐形战机的国家跻身于五代机俱乐部。这是一个不小的壮举。
我们可以展望,基于杨伟的设计理念,歼-20的变化将会和我们现在所见的完全不同。
JF-17
JF-17“雷电”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飞机,如果你喜欢苏联经典飞机的现代化呈现,你会喜欢上它。
血统是这架飞机最有趣的事情之一。“雷电”展现出成都对飞机设计的演进——该机是中国歼-7的升级版,而歼-7则是对苏联米格-21的仿制。追溯JF-17的基本框架,都是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另外,单机售价2500万美元,比2亿美元的F-35便宜太多了。
成都将其设计为一种出口给巴基斯坦空军的、兼顾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的多用途战机。
“雷电”大致相当于美国的F-16“战隼”。F-16同时也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但是成本是JF-17的两倍之多。JF-17并非是一架隐形飞机,远远不是,然而如果一架F-16能在格斗中击败F-35,那么JF-17也能如法炮制。(观察者网注:原文如此,本文作者对F-35的怨念比对中国的偏见大多了。)
这并不是你换了个名字的“米格爷爷”。其一,它改进了机翼并装备了俄罗斯RD-93涡扇发动机,大大提升机动性。另一个主要区别是鼻子的形状。如果你去观察一架米格-21或是歼-7,他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凹陷的进气口,这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设计,以及功能有限的火控雷达。
但随着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成都移除了“雷电”的机头进气道,在这个位置装上了具备空对空和空对地扫描能力的KLJ-7雷达。
然后还有武器。这架战斗机可以携带相当多了武器,大约3.6吨。它能够发射超视距导弹和中国制造的、能从180公里外命中美国航母的C-802A反舰导弹。在巴基斯坦的手中,印度海军应该很担心。
总之,JF-17便宜,功能强大,且不对旧设计推倒重来。它不会改变空战,但它低廉的价格对空军预算有限的国家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特别是当其在面临选择某款会让国库破产的西方隐形飞机的时候。
巴基斯坦是目前唯一的用户,但是自2007年服役以来,“雷电”已经成为伊斯兰堡的未来战机。政治上来说,中巴联合研制的战机的客户基础还很有限。
有报道称,缅甸和斯里兰卡已经从巴基斯坦订购了雷霆,但从大多数军售来看,我们会持续关注到最终结果。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是俄罗斯的,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后勤供应链。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战斗机客户必须保持与维护同克里姆林宫的良好关系。
对于中国的航空业,国外零部件的依赖还在持续——尤其是发动机,是其最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王牌战斗机设计师可能都永远没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