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23位“两弹一星”功臣17人辞世 6人在世(名单)

长安街知事

关注

陈能宽,湖南慈利县人,金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1923年5月生,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获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等职。图为陈能宽(右二)。

京华时报讯:昨天,中科院发布讣告,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陈能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27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陈能宽,湖南慈利县人,金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1923年5月生,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获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实验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等职。1986年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兼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陈能宽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预期结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99年9月18日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陈能宽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安排,陈能宽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2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新闻加点料

“两弹一星”元勋剩6人在世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颁发23枚,其中追授7枚。自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发之日起,接受勋章的16位两弹一星元勋已逝世10位,目前仅有6位两弹一星元勋健在。他们的名字是: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周光召、于敏。

99年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过世的两弹一星元勋是: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

99年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位两弹一星元勋是: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热门评论

huaxiayugong 121
向所有两弹一星功臣们致敬!
河南
回复TA
lanmount1205 78
向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致敬!特别是老一辈的杰出代表!
湖北武汉
回复TA
用户4018353788 60
23位两弹元勋中有19位是一个人的学生,两人是这个人学生的学生,这个人叫~~~叶企孙!希望大家记住他,文革时期饱受迫害,含冤离世~~~
上海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247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