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有中国网民抵制电影敦刻尔克 英媒第一反应是战狼2

新浪军事

关注

[文/观察者网 王骁]9月1日,著名导演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在中国正式上映。5天拿下2.23亿票房。

  (猫眼实时票房截图)

诺兰拍摄电影技法独特,有着大量优秀的作品,也在国内有着一众粉丝。《敦刻尔克》上映以来也基本获得好评。该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6分的好成绩。

  (豆瓣电影截图)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且思想活跃自由的社会,老百姓对每一件事情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有一些人很喜欢《敦刻尔克》,自然也有一些人很不喜欢《敦刻尔克》。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网民就呼吁抵制《敦刻尔克》。

  (微信公众号截图)

本以为这只是中国网络社会中的小小交锋,想不到却被英国媒体发现了新闻点,一口大锅又给扣到了全体中国人的头上。

当地时间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题为《一场不符合中国价值观的撤退:敦刻尔克在中国遭炮轰》的报道。

  (《每日电讯》截图)

报道称,这部电影被抵制的原因是没有刻画中国人,而且还歌颂了英军将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指挥官,被英国人民视为英雄。但是他也曾造成中国军人的死亡。

文章回顾历史写道,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华,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从首都南京迁往重庆,领导抗战。蒋介石曾说过此举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文章引用中国《新周刊》的评论,硬将《敦刻尔克》和此前大红大紫的《战狼2》进行了对比。他们把《敦刻尔克》不会取得好票房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不会欣赏。

文章称《战狼2》表现的是完全的胜利,而敦刻尔克则是一场大逃亡,不符合传统中国价值观。

同时文章还将《战狼2》的上映和中国的强军目标生拉硬扯到一起,称这是中国在向世界喊话的行为。并且把中国在南海和中印边境维护领土主权的正义之举形容为炫耀武力。

  (文章将中国维护主权的行动描述为炫耀军事,并将此和《战狼2》硬扯在一起)

之后文章开始谈论历史,为亚历山大将军辩护。

文章称亚历山大是敦刻尔克中的关键人物,并且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42年,他曾经从参与率领中美英部队从缅甸撤入印度的行动,在行动中导致大量中国士兵阵亡。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Rana Mitter在接受《电讯报》采访时说,中国人不应该总是记着谁害死了谁,而应该记住是英美和中国并肩作战,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说:“英美中盟军在缅甸共同击败了日本人。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应该记住这个被遗忘的联盟。”

  (印度裔英国历史学家Rana Mitter)

文章结尾,拉出了一个中国人来最后把中国人的审美黑了一遍。《电讯报》引用影评人谭飞的话说,把《敦刻尔克》和《战狼2》做对比是愚蠢的想法。《敦刻尔克》不会取得票房胜利的原因是中国人看战争片就喜欢打打杀杀的血腥场面。

  (《电讯报》用谭飞的话将文章结束在中国人喜欢打打杀杀上)

这篇文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把不了解中国的英国网民的反华心理给调动起来了。本文有11条评论,一边倒批评中国人心胸狭隘。

  (《电讯报》评论截图)

从部分中国民众抵制《敦刻尔克》可以一路上升到全部中国人喜欢打打杀杀,《电讯报》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能力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呢……

 (设计台词:无语……图源:《敦刻尔克》)

热门评论

绝世好爸38866 858
英国人怎么这么厚颜无耻?二战期间的缅甸战场,面对倭寇,英军不战而逃,把中国远征军丢在战场独自与倭寇作战,今天还有脸来奢谈什么英美联军助华抗日,真他妈的恬不知耻!
湖南岳阳
回复TA
yesir_online 502
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浪费时间和金钱,整部电影很沉闷,不同角度的镜头感觉就是为了增加片长,以为是什么大制作,就是一部英国佬把失败当胜利的意淫作品!!!
福建厦门
回复TA
颤抖吧弱小的地球人 260
谭飞是个什么玩意,没听过
北京海淀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5380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