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只用42分钟就找到某国9万平方公里内所有地空导弹
我们要看清自己与美国的差距,但是,也没必要妄自菲薄,毕竟后来者居上是需要时间和契机的。
文 | 易芳 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美国很有点要“大闹天宫”的架势。
3月23日,特朗普签署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国家太空战略》。
4月10日,美国参联会发布新版《太空作战》条令,首次确立“太空联合作战区域”概念。
6月18日,特朗普下令美国防部立即启动组建“天军”的进程。他强调,美国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事关国家安全,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
6月20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文称:中国的太空任务包括发展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AI)和航空技术,并且,中国可能已经拥有了太空监视、侦察、导航等方面的智能操作。
6月25日,参考消息网报道:新版“星球大战”计划纷争不断,折射美军军种“山头”政治顽疾……
“星球大战”跟AI有什么关联?太空战略+人工智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这次,美国要动真格的了?特朗普究竟在担心什么?
从骗局起步的大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军备竞赛呈现出美守苏攻的态势。
于是,美国搞了一个“第二次抵消战略”,企图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抵消俄罗斯的常规力量优势和核优势。
其中就包括“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挑选30多位著名战略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经过7个多月调查研究,联合发表了题为《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的研究报告,将太空战略升级为国家安全战略。
然而,后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冷战密件曝光——“星球大战”计划不过是一场彻底的战略骗局,目的是以军备竞争的方式拖垮苏联。
但是,美国真的赢了冷战。
让人意外的是,里根以后的历届美国政府似乎都很看重“星球大战”,不仅每届总统都要修改《国家太空政策》,还颁发了许多相关文件。
另外,1994年开始,美国真的开始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历届政府的太空战略、政策与太空军事化进程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军就组建了一支“准太空战部队”,由100多名宇航员和7000多名航天技术人员组成。
2000年,美军以《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的美国》白皮书为蓝本,开始规划组建太空战部队。
纵观美国太空战略思想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里根政府时期,建立军种和联合太空司令部,实施“战略防御倡议”,将太空作为一个新的作战领域,大力开发太空作战理论,部署太空武器,从而打开了太空军事化之门;
此后,美国继续以“高边疆”思想为理论基础,将太空战略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致力于谋求太空的领导地位和相关高新科技优势。
并且,与中国、俄罗斯持续竞争,避免美国陷入“空前的软弱无力状态”,成为美国太空军事化的明确方针。
美军太空作战体系悄然成型
经过几十年的太空军事化开发,美军太空作战体系悄然成型,从太空支援性作战走向太空全方位作战。
指挥控制系统成熟
在军种层面,陆军设有太空和导弹防御局,空军设有太空司令部,海军设有舰队网络司令部。
平时,这些机构负责建设;战时,各军种对太空需求提出申请,战区司令负责汇总、排序,向战略司令部提出申请。
在联军层面,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拥有太空作战指挥权,负责计划和实施太空作战;联合职能部队司令部指挥官负责对下属机构和配属部队实施指挥。
美国太空指挥体制与力量构成
作战力量体系完备
如今,美国陆军编有2个太空作战旅,海军编有第10舰队,空军专司太空战的第14航空队(辖4个联队)。
还有大量的商业卫星公司,为美军提供卫星服务。
美军太空部队训练
攻防装备强大
一方面,美军正在编织一张“太空监视网”,将“太空篱笆”越拉越紧。
截至2017年11月,美国有803颗卫星在轨运转(全球一共有1738颗)。其中,军用卫星达500余颗,侦察、通信、定位、导航、气象等功能无所不包,不仅能够监视其他国家的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标,还能监视其他国家卫星目标。
此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美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推出全新的第三代GPS系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美军正全力打造“全球态势感知系统”和“天基太空监视系统”,计划将把静地轨道卫星跟踪能力提高50%,空间目标编目信息更新周期从5天缩短至2天。
另一方面,在防空反导、反卫星领域,美国也走得很远。
美军开发了“奈基-宙斯”系统、“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完成了陆基、海基“宙斯盾系统”的实战部署;
“标准-3”、“标准-6”防空反导反卫星功能趋于一体;
成功试射X-37B和HTV 2“猎鹰”无人驾驶太空飞机,导弹、激光反卫星的战技术手段日趋成熟。
不仅如此,有传言说美军从2012年开始研制“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的部署。
传说中的“上帝之杖”
实战+演习根本停不下来
任何理论的正确与否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首次将太空系统大规模运用于实战,共调集70多颗卫星支援联军作战,由此,称之为美军“第一场空间作战”。
阿富汗战争时,美军动用了50多颗军用卫星,还有一些民用卫星。
到了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用91颗卫星组成“天网”,再用3颗军用卫星构成“实时监控系统”。
美军不仅在过去的战争中应用太空系统进行支援,更引人注目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军的太空战军事演习更是从未停下脚步。
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施里弗”系列太空战演习,对其作战理论及武器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检验。
其作战目标的转化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施里弗”系列太空战演习
此后,2017年4月,美军仿效“红旗”实战化军演,首次举行名为“太空旗”的太空军事演习;
同年9月,美国战略司令部举行第4次代号为“全球哨兵-2017”的太空态势感知演习。
通过上述实战和演习,美军对关键的太空作战和联合作战能力加以检验,而且,还树立了明确的作战对手。
下一个突破点:人工智能
不可忽视的技术领域——人工智能
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预言:人工智能的霸主将主宰世界。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官员曾如此回应普京:“在国家层面上人工智能优势的竞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可能原因。”
实际上,人工智能(AI)带来的军事革命已经开始。
“AI+卫星”模式大有可为
在美军宣称的太空“新增一种军事服务”和“重大的太空作战”中,“AI+卫星”模式将大有可为。
卫星的功能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于卫星提供的数据实在太大。
举个例子,美国商业卫星运营商DigitalGlobe每天已经能够摄取超过70 TB的原始图像,一颗美军的间谍卫星每天就捕获数10TB的图像,还要加上专业的团队进行专业分析,才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DigitalGlobe公司的不同型号卫星
AI的到来,让卫星又迎来一次春天,可谓又一次“卫星革命”。
3月20日,IBM举办的世界级会议IBM Think 2018大会上,发布了世界上最小的AI微型计算机,它的体积比一粒盐还要小,能够完成基本的基于AI的任务,成本不到10美分。
IBM发布的微型AI计算机
图片分析AI芯片,让定位、导航、阵地识别等在卫星上就能完成,只要直接传输小量的目标数据就可以。
AI芯片直接上卫星已经曙光在前。
AI+“间谍”卫星
AI标记了一个汽车经销商
图像来自IARPA(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署)
2017年10月,美国《应用遥感》期刊透露,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东亚某国方圆90000平方公里一块区域内所有地对空导弹阵地分布位置进行分析并标记,准确率达到98%以上!
而且,如果按照美方训练有素的情报分析人员找到这些新的导弹基地需要3天以上,而AI只要42分钟就够了。
AI+通信卫星
播放广播、电视、数据通讯、电话等通讯讯号,通过AI分析不同人群受用的宣传信息,可以大力提高美军宣传战的效果;
通过AI分析美军战场数据通信需要,使美军战场通信资源分发更加科学合理。
AI+气象卫星
2016年,在预测暴风持续时间时,美国国家气象局9位气象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完成了大约75%的工作。
气象卫星巨量资料吃不消,科学家找AI帮忙
AI+侦察、导航、预警卫星
除了前面所说的敌方防空导弹阵地分析,一旦美军的反导预警系统用上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为美国赢得更充足的预警时间、提供更精确的轨迹。
到那时,洲际战略核导弹能否对美国发挥威慑作用,还真不大好说。
特朗普在担心什么?
上文说的很清楚,虽然是从“星球大战”的“骗局”起步,但是以后的历届美国总统均很重视太空战略,其太空军事化进程从未停止,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特朗普自然不甘落后,今年以来,动作十分密集。
3月23日,特朗普签署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国家太空战略》。
4月10日,美国参联会发布新版《太空作战》条令,取代2013年版《太空作战》条令,首次确立“太空联合作战区域”概念,旨在推动太空作战深度融入联合作战,集中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备战太空的新动向。
6月18日,特朗普下令美国防部立即启动组建“天军”的进程,使之成为美国一个新的与其他军种“独立、平等”的第六大军种。
他明确表示,美国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事关国家安全,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
美军联合太空作战中心
有军事专家认为,特朗普此时组建天军的动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认为竞争对手太空作战能力大幅提升,美国太空优势不断减少;
二是美国现有军事航天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军事需求。
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具体来说,不乏以下考虑。
首先,与中俄相比,美国在相关领域的优势正在下降。
*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美国在精确打击、隐形、网络化的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等技术方面的优势被逐渐瓦解;
*中国构建了日益成熟“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常规战争美军确实没有多少优势;
*中、俄虽然没有正式命名的“太空部队”,但是指挥体制已经具有了“太空军”的雏形,美国貌似没打算在太空领域落在俄罗斯和中国后面。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极力推崇“第三次抵消战略”——发展颠覆性技术,即我们所说的“黑科技”,企图在看不见的领域实现美军未来战争的胜利。
第二,中国在“AI+卫星”领域进展迅速。
2017年底,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全球首颗AI卫星正式命名为“中卫一号”,计划2018年6月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星上搭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芯片。
3月18日,美军联合参谋部联合概念分部的首席专家杰夫贝克在发表文章称,必须要借助AI和机器人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击败俄罗斯和中国。
6月20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文《量子计算与新太空竞赛——大国需要更认真地思考最终边界将带来的挑战》(作者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荣誉院士纳耶夫·阿尔罗德汉),文章提出:
中国的太空任务包括发展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AI)和航空技术,并且,中国可能已经拥有了太空监视、侦察、导航等方面的智能操作。
第三,2017年8月,属于美军战略司令部的网络司令部升级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打破了既有结构,剩下的太空联合智能司令部处境很尴尬,无法反映太空作战的重要战略地位。
正如特朗普所说,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加强太空战略计划的重要地位及组件太空军,军事保障这种“统治力”的必要手段。
不过,很显然,特朗普对所谓“统治力”的担忧,并非完全来自外界所传,是对调整指挥体制和结构的担忧。或许,在更大程度上,他的担忧来自人工智能(AI)技术、太空战略这二者所构成的庞大体系对未来世界权力格局带来的影响。
只有将二者进行优化整合、继续巩固和加强美国在该领域的优势,美国才有可能真的在未来世界里保持“世界第一”,这与特朗普上台以来高举的“美国第一”旗号并行不悖。
因此,特朗普在大搞“贸易战”同时,为美国占领先机的太空领域再“加一把火”,可以说是顺利成章的。
最后,库叔想说的是,对于中国而言:
一方面,不能忘记“星球大战”起点的前车之鉴——美国“战略忽悠”的功夫不容小觑,要合理发展,避免陷入军事竞赛的被动局面;
另一方面,美国在太空和AI领域的取得的成绩无需质疑,既要看清中美之间的差距,学习、借鉴以及做好应对措施;同时,也没必要妄自菲薄,毕竟后来者居上是需要时间和契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