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中型医院船亮相 我海军卫勤保障能力再上台阶
近日,据国内社交媒体报道,在黄海之滨的某船厂码头,一艘白色船身并涂有醒目的红十字标志的医院船首次展现在国人面前。据悉,该船为海军新一代中型医院船的首制舰。伴随着首舰的舾装测试,二号船也进入了船台阶段。
医院船在世界海军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伴随海上作战医疗救护的需要而诞生的,而且近些年来,医院船也被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援助及军事外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为了适应海上作战和救援任务,将“琼沙”号客轮改装为“南康”号医院船,负责海上战役编队的伴随保障或划区保障,担负海上伤员的早期医疗、部分专科治疗和后送任务,可以完成100名伤员的收治和展开3台手术的诊疗工作。平时主要担负守岛(礁)部队的巡回医疗保障。但是“南康”号由客货两用船改装而成,当时改装规模不大,基本维持原来的布局。其医疗布局不符合医院船的要求,也不适应现代海战伤病员的快速救治需要。主要体现在:舱室布局不合理,空间狭窄,不利于伤病员起居和医疗操作;换乘设备落后,内部走廊通道狭窄,楼梯陡峭,在有风浪条件下运输伤员非常不方便,不安全。此外,“南康”号还存在吨位小、航速慢、船龄比较长等缺点。
1996年我海军利用国际标准集装箱,研制了18只具有典型功能的船用医疗模块系统,成功地在新建造的海军万吨级训练舰“世昌”号上展开,已具有模块化医院船的雏形,经军内外医院医疗队在海上、陆上演练,各战术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海上医疗训练和突发事件医疗保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我国第一艘大型医院船“岱山岛”号医院船(和平方舟号)装备部队,标志着中国海上医疗救援能力又上了新台阶。该舰满载排水量1.4 万吨,航速 18 节,装备有 217 种共 2400 余台先进医疗设备,设有 35 个专业、14 个科室、300 张床位,可同时开展 8 台手术,硬件设施相当于陆上三级甲等医院。该船配备了海上医疗救援信息系统。该船该船使用了我军研制的电子伤票系统,在接收伤员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子伤票手持终端将伤员信息录入系统,其他医护人员通过终端可以及时了解到伤员的基本信息、伤情、血型、受伤部位等信息,大大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效率和救治成功率。船上还配备了先进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满足与全军各地的医疗专家进行沟通的需求,为执行海上任务提供了通信保障。为了满足战时批量伤员医疗后送组织和指挥的需要,该船还装备了卫勤组织指挥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伤员后送的指挥部署与卫勤资源的调度。“和平方舟”医院船装备部队以来,多次执行海外医疗服务及人道主义求助任务,通过这些行动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巩固传统友好国家间的友谊。
我国海上医疗救护力量相对于海军转型发展和保障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伴随着我国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准备,需要对医务机构和人员经常和定期进行海上战伤救治演练,以保证战时能够迅速组织海上卫勤保障。同时,随着南海西、南沙海岛礁建设基本完成,海岛驻军和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采用的登陆舰艇加装医疗保障模块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中型医院船在对岛礁进行卫勤保障的时候,使用效率更高,效费比更高。因此,建造新一代制式中型海军医院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新一代中型医院船的横空出世,代表着我国海上卫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必将为我海军守卫海疆提供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