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B护卫舰研发进展堪忧?中国海军为何继续建造054A
中国海军的“下饺子”又有了新的进展,在完成了30艘的建造任务之后,054A型导弹护卫舰又获得了新的订单,显示海军装备体系建设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上。
怎么还是054A
近日,有关海军将在2021年前后命名一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为“资阳舰”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的注意。作为中国海军、也是世界各国本世纪建造数量最多的中型护卫舰型号,054A型导弹护卫舰已经建成服役了30艘,且最后一艘“枣庄舰”早在2019年2月22日就已经正式服役。随后外界在上海沪东造船厂观察到的新造054A型护卫舰,实际上是巴基斯坦海军订造的054AP型外贸护卫舰。
目前首艘054AP已经开始船台施工,年内应该能够下水
就在外界都认为该型舰自用型的建造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之时,如今出现的这艘“资阳舰”将与2021年前后命名的消息,无疑意味着又有一批可能4艘甚至更多的054A型护卫舰的订单已经下达。054A型导弹护卫舰的建造总数也将突破30艘进一步增加。对于一款2005年前就已经完成设计的护卫舰而言,在15年后还能接到新订单,无疑说明了中国海军护卫舰队所处的特殊状况。
054A型导弹护卫舰作为中国海军进入新世纪以后开始发展建造的护卫舰,在定位上一开始与中国海军此前装备的053H2G、053H3型导弹护卫舰有一定的相似。在上世纪90年代,在051系列导弹驱逐舰建造完成、052型导弹驱逐舰又因为舰上动力系统来源断绝无法建造后续舰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导弹驱逐舰研制进入到了一个相对艰难的阶段。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一共只建造和服役了2艘052型导弹驱逐舰和1艘051B型导弹驱逐舰,而为了满足日益严峻的海上军事斗争环境,所有设备均实现国产化,同时建造成本较低的053H1G、053H2G和053H3系列导弹护卫舰则成为这一时期大量建造的主力装备。
053H2G型目前已经全部推迟解放军海军的作战序列
而进入21世纪后,虽然以052B和052C为代表的新一代驱逐舰的研制相对顺利,但由于江南造船厂的搬迁等种种原因,虽然在2010年以前有包括956型、051C型在内的不少驱逐舰服役,但新一代区域防空驱逐舰的批量建造工作并没有很快开展。在这一时期,装备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具备编队防空和极强反导能力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的服役,无疑在短时间内满足了海军的防空需求。在052C和052D系列导弹驱逐舰批量服役之前,交付部队10艘以上的054A成为2010年前后解放军最为可靠的中程防空平台。
随着解放军新一代052D型导弹驱逐舰和更大型化的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的入列,054A系列护卫舰在海军装备体系里的地位看似是有所下降,不过作为中国海军护卫舰队的新骨干,30艘054A型护卫舰不仅顺利地接过了当年053H系列的班,成为解放军各大驱逐舰支队的绝对骨干,也一定程度上让053系列护卫舰充实到了护卫舰支队,与批量服役的056系列轻型护卫舰共同守好中国近海的最后一关。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053H2G型“改行”成为执法船或者出口斯里兰卡海军,还有两艘053H3也远嫁孟加拉海军,在中国海军中的活跃程度相对降低。毕竟当年的053H2G和053H3型护卫舰作为海军少数有舰空导弹的型号,一度经常被当做“小052”用于各种一线作战巡逻任务,高强度的使用让其舰况一度没有那么理想。但对于护卫舰支队而言,这两型护卫舰作为护卫舰支队中仅有的设有直升机机库的型号,其能够长期搭载直升机进行海上巡逻的性能颇为重要,特别是在诸如南海水域等相对远离大陆的地区,这一能力在沿岸直升机无法快速出动的情况下尤为可贵。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艘护卫舰对于海军而言都不是多余的。
随着054A服役数量的增加,054A与053H3并肩作战的场景也日益罕见
换句话说,054A型护卫舰在驱逐舰部队中的中坚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这一定程度上和其设计上的极大成功有关。作为一款排水量4000吨左右的全柴动力护卫舰,054A型在兼顾火力、续航力和居住性的情况下,已经基本实现了护卫舰性能潜力的充分发掘,保障了其在编队防空、反潜和反舰作战中的优秀性能。而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护卫舰的性能,意味着需要从平台开始对054A的设计进行规模不小的改进甚至是颠覆性重构,使得054B型护卫舰与其说是054A的改进型号,不如说是一款全新设计的新型护卫舰。
由于在此之前,外界一直期待中国海军建造054A型的后续改进型号,因此054A型的建造自然又会引发对于054B型护卫舰研制进展情况的担忧。不过一方面随着更多驱逐舰的入役,054A在海军远海舰队中已经逐渐成为配角,对其数量的要求反而更加迫切;另一方面,中国海军早已经过了那个在舰艇型号上只能“非此即彼”做艰难抉择的时代,在整体变动相对巨大的水面舰艇研制上,在项目过渡中有一个交接棒的并行时期,甚至出现看似“回潮”的情况也是再正常不过。随着中国海军在水面舰艇技术上取得全面突破,在护卫舰这个级别上已经基本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如何在采购价格和性能上取得均衡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