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15坦克主炮性能如何 2公里开外可击穿印度T90
利用:军武次位面
中国最强105火炮的历史起源
自6月15日,中印双方士兵爆发肢体冲突以来,为了应对印度方面的军事动作,西藏军区近期不断组织实兵实弹演习,其中解放军最新列装的15式轻型坦克在高原环境中展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其装备的105mm主炮。
在央视公开的画面,展示了105mm主炮的穿甲弹和自动装弹机,即使在起伏不定的山地,主炮依然可以稳稳指向目标,其穿甲威力以在2000m开外击穿印军的T-90和T-72坦克,而说起这门威力巨大的105mm坦克炮可是大有来头。
▲英国上一代主战坦克百夫长使用的105炮
玩过《坦克世界》的朋友都知道,游戏中英、美、德、日系的科技树上有一票装备105mm主炮的顶级中坦,而这门威力强大的主炮就是著名的英国L7型105mm坦克炮。说起L7的起源,还得从一次意外说起。
▲经典红色战车——T-54
二战之后,苏联集实战经验和新兴技术打造了一款革命性坦克——T-54,得益于优秀的设计,T-54以30吨的重量达到了二战重型坦克的防护水平:100mm的60度大倾角车体装甲等效于200mm的垂直防护;斜球形炮塔与车身完美衔接大大增加了跳弹概率,堪称匀质装甲防护的巅峰。
▲T-54坦克的防御力十分出色
1956年,匈牙利出现暴动,苏联出动坦克部队,结果混战中一辆T-54意外冲进英国大使馆。英国武官迅速对这辆新锐的红色战车进行了全面测量,但由于计算错误,英国人高估了T-54的装甲厚度,得出了百夫长坦克的20磅炮无法击穿T-54正面的结论。在得知T-54性能后,西方大惊失色。研制一门能击穿T-54的火炮成了头等大事,而这个重任落到了英国人肩上。
▲装备17磅坦克炮的萤火虫坦克
早在二战时期,英国就研制出了著名的屠虎驱豹利器——17磅坦克炮,这款坦克炮可以击穿虎式坦克,当年魏特曼指挥虎式坦克单车屠村时,唯一受到威胁的就是几辆安装了17磅炮的萤火虫坦克。
战后英国皇家兵工厂结合内外弹道学、冶金学等多种先进制造工艺,最终打造了线膛坦克炮的巅峰之作——L-7型105mm线膛炮,其管长52倍口径,可以保证发射药在膛内充分燃烧,使炮弹获得更大的初速。凭借强大的火力、优秀的精度、巨大的升级潜力和良好的适装性L-7迅速成为北约标准坦克炮。
▲装备105mm坦克炮的豹1坦克
除了英国的百夫长,德国的豹1、美国的M60、日本的74式、瑞典的Strv-103,甚至早期的M1都装备L7改进型号。自诞生以来,L-7的装车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9200辆,超过4200辆坦克丧身在它的炮口下。
▲第一步:模具浇铸
要了解L7强大的火力,还得从制作工艺说起。要制作一门坦克炮,第一步就是把已融合成液态的合金钢水浇铸到模具中,这个过程必须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空泡,直接报废。坦克炮钢一般以碳镍铬系合金钢为主,强度、刚度、韧性都堪称材料学的巅峰,用这种炮钢锻造出的刀剑可轻松秒杀当今任何名刀名剑。
▲第二步:锻造
钢锭浇铸成形后,接下来就是锻造:通过一台压力超高的锻造机多角度反复锻打,高温下的炮钢在超高压力下,如捏面团一样被锻造成形。这个过程是为了去除炮钢中的孔洞,提高密度。
▲第三步:身管自紧
炮管锻造成形后,下一步就是身管自紧,通俗来说就是用一个比炮管口径略大的球形刀具,利用超高外力在身管内游走一遍。在这种作用下,炮管内壁被压缩,强度大大提高。
▲第四步:车削膛线(动图6)
在前3个步骤结束后,接下来就是身管镗孔,精确车削出火炮的外轮廓和内膛。然后用一个细长刀具,一点点旋转递进,车削出膛线,炮膛内壁的误差直接影响射击精度,最大误差不超过0.05m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之后在内膛镀铬,可大大提升火炮寿命。
车削完成后,一根坦克炮管就基本成形了,接下来还要在炮管上钻一个洞,因为坦克开火瞬间会产生大量废气,如果进入战斗室会影响坦克乘员。为此在炮管上钻上一个斜孔,用于排放废气。
我们看到坦克主炮中间那一节鼓包,其实就是火炮抽烟器。由于坦克炮精度要求极高,长时间被太阳直射,上下表面的温差会导致炮管轻微变形,为此炮管外面还要套上一层阻绝温度的热护套防止变形。
通过这一系列精湛的工艺,L7的炮口初速达1490米每秒,远超T-54坦克100mm主炮的895米每秒。L7炮可发射多种弹药,包括英国的独门绝技——碎甲弹。其原理是通过塑性炸药在坦克表面爆炸,使内部崩落,而且威力不会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对单一钢装甲目标杀伤效果显著。
碎甲弹对一些轻装甲目标杀伤效果显著,在对付重装甲目标时,可以通过碎甲弹让目标内部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然后再接近到中距离使用穿甲弹(APCR)攻击。
随着复合装甲的出现,碎甲弹逐渐力不从心,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成为主流的反坦克弹种后,英国又巧妙的安装了滑动弹带:炮弹运动时,弹带在膛线作用下高速旋转,而弹芯却基本不动,以消除旋转对弹芯的影响。
凭借强大的火力,L7炮可轻松砸碎一众苏系圆脑袋坦克,成为北约对抗苏联钢铁洪流的利器,尤其在1973年的戈兰高地一战中,装备L7炮的百夫长坦克在开挂的以色列坦克兵手中一战成名。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军集结500辆T-54和T-62坦克猛攻以军第七装甲旅驻守的北线赫尔蒙山。战斗打响,以色列两个装甲营共12辆率先接敌,面对20多倍的叙利亚坦克,英勇的以色列装甲兵毫无退缩,英勇无畏的实施阻击。
此时L7炮的另一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由于其后座距离只有290mm,再加炮塔空间较大,这使得百夫长坦克拥有10度的超大俯角。在战斗中,以色列坦克兵在仅露出炮塔的情况下对刚刚翻过山坡的叙利亚坦克实施猛烈打击。
在叙军坦克登坡前,以色列12辆坦克共击毁超过100辆坦克。随后,20辆百夫长赶来支援,通过高超的战术配合,以军30辆坦克硬是扛住了叙利亚300多辆坦克的进攻,超过250辆坦克丧生在L7炮口之下,赫尔蒙山一战也成为坦克防御战中以少打多的典型战例。
▲81式线膛炮打靶瞬间
如此优秀的坦克炮自然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中国于80年代从西方引进了L-7炮生产技术,并仿制出了81式线膛炮用于改进59式坦克,随后又研制出了加长身管的83式线膛炮装备79式坦克。
▲中国的ZTL-11轮式突击车上也是这门炮
直到最新的15式坦克上,更是装上了号称最强105的超长身管94式线膛炮,在发射钨合金穿甲弹时,2000米距离上最大穿甲能力超过550毫米,足以击穿印度T-90S坦克正面。
▲超长身管的94式105mm线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