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军队能承受多大伤亡?亚美尼亚阵亡2000后认输
2020年9月底到11月初,南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爆发了一场短暂而较高烈度的战争,这场战争,其实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说一个小国家军队的伤亡承受力。
为什么强调是小国呢?我们在之前就说过,大国跟小国不是一个位面,而世界上发生的战争大都是大国打小国或者是小国之间的互搏。无论如何大国承受伤亡的能力都要强于小国,因此我们来研究下小国家,尤其是处于和平状态的小国家在突然遭到战争时的伤亡承受能力就很有必要了。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前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他们的军队都是从当年的前苏军中脱胎而来的,都见过大世面。苏联解体后,苏军的烙印在这些国家军队中都存在,这类国家的军队往往也都比较正规化,而且秉承了苏军重装甲的特点,地面部队中的机械化水平很高。
▲亚美尼亚军队
在这次战争爆发前,虽然两国也屡有冲突,但总体仍处于和平状态。当战争开打后,两国迅速从和平状态转入到战争状态,而且这一个半月的交战对两个小国家来说烈度很高,最终亚美尼亚战败了,战败的结果是自1990年代初期吞掉的阿塞拜疆领土全部吐出,而且极为关键的纳卡核心区也成为了一个很微妙的存在。
那么在这场为期一个多月的战争中,作为战败方的亚美尼亚军队是在付出多大伤亡的情况下撑不住的呢?
前几天亚美尼亚方面公布了一组数字,称该国军队(含所谓的纳卡军队)在为期一个半月时间的战争中阵亡了2317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卫生部门给出的数字,可信性较高,而此前亚美尼亚及纳卡当局公布的战场阵亡不到1400人,实际上少对外发布了将近1000人的阵亡。其中自然有战场统计滞后的因素,但也有战时宣传的因素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门公布的这2317人是找到尸体的军人,按照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11月16日的说法,尚有数百名亚美尼亚军人处于失踪状态。
虽然帕什尼扬举了一个先列入失踪而后被证实仅仅是负伤的例子,但实际上这只是个例,这些失踪的军人极大可能是阵亡后尸体无法找到或者是被俘(注:很多亚军被俘后遭虐杀),生还几率很低。
▲很多亚美尼亚的父母希望失踪的儿子还能回来
但希望真的不大了
所以亚美尼亚现在的这个2317人的阵亡数据只是一个起点,到最终确认大部分失踪者身份后,亚美尼亚军队的实际死亡人数恐怕还要增加至少数百人(含被俘后被杀害者)。
不太关注军事的朋友可能觉得,只不过阵亡了两三千人,亚美尼亚怎么就撑不住了?
在这里我们提一个军事统计的常识:在战争中己方军队的损失不仅仅是阵亡,还包括战斗负伤、被俘,通常而言阵亡、负伤、被俘的总结称为是战斗减员,而除了战斗减员外,军人在前线也会生病、还有事故损失和一些其他减员,这些合计即为非战斗减员。
我们以亚美尼亚官方统计的2300多名阵亡者来推算,该国军队至少还有2倍于此数的负伤者,加上被俘人员和失踪人员,该国军队的实际战斗损失可能要在8000人到9000人之间。
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前拿到过俄军情报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即双方死亡合计4000多人,负伤8000多人,其中包含平民数字。
因为平民在这次战争中的伤亡并不大,因此这个统计绝大多数为军人伤亡。但这个数据可能来源于亚阿两军的内部统计,实际也会有一些疏漏。
如果将这些疏漏与平民伤亡相抵消,那么以双方军人伤亡合计12000人而计,亚军战损8000到9000人,那么阿军战损估计为3000到4000人。阿军中雇佣军伤亡大约是1000人左右,那么纯阿塞拜疆人的战损约为2000到3000人左右,只是亚军的大约三分之一。
这个战损大体比较符合双方在战场上的实际情况,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双方真正停战前,亚美尼亚公布的“战果”统计显示阿军伤亡超过7500人,这一数字极有可能是亚军当时自己统计到己方损失的真实数据(另外还有部分延迟统计的伤亡,加上后面这些亚军实际损失为我们上面所说的8000到9000人)。
而在宣传上,亚军将自己的战损实际压低了一半,而将对方的实际战损则翻倍,给国内民众造成了己方接连胜利的假象。
另外请注意,以上我们估计的亚方8000到9000人的战损是其战斗减员,如果包含非战斗减员的话,其战斗部队的减员人数肯定在1万人甚至要更多些了。
而亚美尼亚有多少军队呢?
亚美尼亚本土军队共计4.5万人,纳卡军队约有近2万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
纳卡地区军队中本地军人比例很高,不过纳卡本地只有15万居民,尽管是老中青三代齐上阵,但仍然需要从亚美尼亚本土补充很大一部分军力才能凑齐这2万军队。不过这2万军队中技术装备很多,有的甚至比本土军还要多,这支军队是亚美尼亚方面的精华。
也就是说,所谓的纳卡地区可以视为是一个军事化的移民区,我们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纳卡军队就相当于是明朝的边防卫所,亚美尼亚本土军就相当于是京军。纳卡地区的防卫由本地卫所军及京军一部担任,而京军主力可在开战后对其实施支援(一般来说,边军实际战力强于京军,不过京军在边军的那一部分战力也不差)。
当纳卡战争开始后,在纳卡的近2万军队自然是全部参战。此外当地和亚美尼亚国内还进行了动员(主要是在纳卡地区进行的动员,当然也动员不了多少人,毕竟当地人口太少了,这也是我们看到不少老年兵的原因)。
另外从亚美尼亚本土还调派机动部队和一些远程打击部队、防空部队进入纳卡地区参战。
经过动员后的亚美尼亚及纳卡军队估计有8万人左右,其中在纳卡战区投入作战的有大约4万人,这已经是一个最大限度了。因为现代军队中,纯战斗部队的比例并不太高,而且亚美尼亚还要留必要的军力防备西边的土耳其,抛开这两部分后能在纳卡地区投入4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
这4万军队中,有近2万是之前现役的纳卡军(包含一部分亚美尼亚本土精锐),从本土开来的1万多人的援军,另有数千人是在纳卡本地动员的军力。
我们之前说过,亚美尼亚军队在战争爆发后依然选择了传统式的打法,完全没有注意到阿军将无人机大量投入到了战区(亚军的情报部门应该追责,毕竟土系无人机在年初的对叙作战中已经展现出了对无防护正规军强大的杀伤力,而阿土关系众所周知)的情况,导致亚军一线精锐在最初作战中损失很大。
但亚军在最初投入的部队中(主要是纳卡军),多为精锐,其在自身伤亡很大的同时,也给予阿军地面部队较大杀伤,使得后者的地面攻势进展不大,双方的战斗也一度陷入相持状态。
相持战斗的关键说白了就是拼消耗,但没有任何国家对亚美尼亚进行实质性支援;而阿塞拜疆却得到了土耳其、以色列等国的强势支援,无论是武器还是人力都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亚美尼亚只能是死耗,希望通过大国干预来阻止阿塞拜疆的进攻。但是前后三次停火协议都未能奏效,使得亚美尼亚方寸大乱。
当战线终于推进到山区作战时,亚美尼亚发现自己有经验的老兵已经损耗殆尽,而且技术装备和弹药大量消耗,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
这就使得其本来可以削弱对方优势、发挥己方优势的山地近战也难以有效组织,阿塞拜疆军队甚至大胆地沿着山谷公路进行穿插,直指纳卡首府的门户舒沙镇。
此时,亚美尼亚军队的战斗与非战斗减员已达1万余人,尤其精锐损失很大。
当时在战区的亚美尼亚军队还有不少,但新动员的本土军在保卫纳卡的决心上远不如纳卡军那么坚决,而纳卡军的精锐大量损耗后其余部队在缺乏技术装备和弹药的情况下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战斗力都大为下降。
11月8日,阿塞拜疆军队没有费太大力气占领了有天险做辅助的重镇舒沙镇,纳卡首府近在咫尺。
亚美尼亚国内指责军队没有坚守舒沙,但后来有说法称亚军在舒沙留下了上百具尸体,这说明亚军确实是战斗力大降,想打也打不好了。甚至在战斗中还出现了有的部队拒绝执行命令的情况,我们都知道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接下来如果阿军再猛攻下去,纳卡首府不仅保不住,所剩的这几万军队也非常危险。
这些信息我们当时并不清楚,但是亚美尼亚的最高层是明白的,这也是舒沙一丢,亚美尼亚总理赶紧服软,急于达成停火协议的关键。
后来亚美尼亚总理解释称:签署纳卡停火协议有着极其重要的因素,确认的事实是纳卡首府斯捷潘纳克特在重镇舒沙沦陷后完全无力防御,如果不在几小时内停止战争,斯捷潘纳克特也会被攻占,而后是阿斯克兰、马尔塔克尔特,还有3万多名亚美尼亚士兵也会被包围。
▲注:在另外的讲话中亚美尼亚总理说可能有2万多名士兵被包围,这可能是统计口径的因素,如包含临时动员部队或不包含的区别,但在战区中尚有3万左右的作战人员应该出入不大)
一旦这3万人的部队被阿塞拜疆军队吃掉了,亚美尼亚这个国家的脊梁就要被打断了——毕竟本国人口才300万人。
所以在更可怕结果的面前,亚美尼亚总理吞下了战败割地的苦果(虽然那些地本来就是阿塞拜疆的)。
帕希尼扬的说辞在他们国内没人买账,但笔者认为到这个份儿上,他说出来的大概率是实情。
我们前面说过,亚美尼亚本土军及纳卡军的常备兵力是6.5万人左右,经过动员后可能有8万人,这其中有一半投入到了纳卡方向。
大约4万人的部队,战斗和非战斗减员的1万余人大都是精锐,而技术装备的损失更是惊人,这使得亚美尼亚军队在战区的部队失去了主心骨,同时由于技术装备损失以及弹药的消耗,使得剩下3万左右的部队虽然处于兵力仍不少,但战力岌岌可危的危险境地。
自己能不能打下去,自己最清楚,而亚美尼亚最终为了避免更不利情况的出现,选择了目前的这个结果。总结一下就是,一支总动员8万兵力,实际参战约4万人的部队,当其精锐部队的损失达到参战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技术装备大量损伤后,便不再具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实力。
这让笔者想起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当然印度不算小国,我们只是举个战损的例子),当时印度全国兵力已有60万人,但由于各种因素其在战区实际投入的正规军最多是5万多人。解放军接连击败印军后统计战果为8700余人,当然印军实际损失要比这个更大,因为负伤逃回或在逃跑过程中的死伤我们这边没有统计,大致印军的实际损失也是1万多人。
但是这1万多人基本都是印军的精锐,而且都是战斗部队,5万多印军中战兵大约是3万多人,其精锐战斗部队被消灭1万余人后,其他部队便已无力再战了。
这个比例跟亚美尼亚这次的情况差不多,当参战部队的25%到30%,而且是最精锐的那一部分战斗部队被消灭,那么这支部队的其余部分将不再具备可靠的可持续作战能力。
我想这个伤亡率所导致的亚美尼亚接受战败的事实倒是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尤其对一些小国家在伤亡承受度上的认识可能会更深一些。当然了,以上有些数据是我们根据现在得到确认数据的情况下,依照战争中的一些常识进行的估算,大体上虽然不会差太多,但还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