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国的师父?高铁技术我们是抄袭来的吗?
来源:科工力量
[文/科工力量 柳叶刀]
大家好,我是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11月28日,在广西防城港码头,一根50米长的钢轨被吊上油轮,运往印尼,这是用来干什么呢?答案是,修建东南亚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这条高铁线路全称“雅万高铁”,起点是印尼首都雅加达,终点是万隆。2015年,这个项目被交给中方建设,是中国成套技术整体走出去的首条高铁项目。在此之前,这桩订单已经放在日本的嘴边,只等最后吞下。
早在2011年,日方就开始追踪雅万高铁项目,为了拿到订单,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做了3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日本人的积极作为,并没有打动印尼政府,他们一直保持着暧昧态度。高铁建设耗资巨大,印尼方面希望看到更优惠的条件。终于等了四年,中国人来了。
2015年3月,中国高铁强势介入印尼市场,在政府高层的推动下,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到了9月,印尼方面正式决定,放弃日本方案,选用中国的。
在中日的方案比拼中,中方给出承诺,建设周期为3年,造价为55亿美元。日本原本的计划建设周期为8年,造价为62亿美元。后来迫于中国方面的压力,将工期缩短为5年。本来,印尼对日本的技术还是很看好的,不知道如何选择,可最终还是向钞票低了头。
日本对外经济援助,贷款的对象都是外国政府。可这次印尼提出,以企业的名义借钱,政府主权信用不能背书。于是日方犹豫了,投资项目要是不赢利的话,企业能还上钱吗?面对这样的情况,中方没有迟疑,提供全额贷款,不需要主权信用担保。
为了抹黑中国对外援助,日本和西方国家经常炒作中国总是派出大批工人出去,很少雇佣本地人。实际上,如果真让他们派人,他们还真的没人可派。NHK电视台曾播放过一档节目,讲述华为在非洲的生意为什么做得红红火火,因为只有中国企业可以派出大批20多岁的IT人才和熟练工人,走遍非洲各个村落。虽然当地衣食条件极差,但中国人却勇往直前。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奇缺,已经没有能力派出大批管理和技术骨干,更不用说熟练工人。中国人说,3年内建好雅万高铁,不是纸上谈兵。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做法是“赔钱赚吆喝”,会让中国吃不了兜着走。实际上,印尼不用主权背书,一方面是为政府负债考虑,另一方面是为后期的高铁盈利创造更大的可能,没有政府担保,当地企业主导工程建设,倒逼着必须提高做事效率,因为项目如果失败,企业就得面临巨额债务,甚至破产。
雅万高铁项目,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盈利前景,但长期来看,是重大利好的。中日血拼印尼高铁项目,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一旦铁路建成,就等于输出了标准和技术,印尼对服务产生依赖,中国或者日本将在印尼高铁市场形成垄断地位。
不过,现实中的政治是另一套发展逻辑。大国之间的竞争,往往被小国利用,成为他们的工具。中国承建雅万高铁后,印尼总统佐科又在对日本抛出橄榄枝。2017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将雅加达到该国第二大城市泗水之间的铁路提速,希望日方参与建设。佐科2014年上台,在从政之前,他卖过家具、投资过房地产,中国的雅万铁路项目就是在他担任总统职务后敲定的。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佐科曾表态:只要符合印尼的利益就会关注。他的实际行动确实印证了他的观点,对外招标第二条铁路项目时,印尼政府曾放出消息,打算继续采用中国的方案。该国交通部长表示:欢迎中国竞标。佐科的助手也在公开场合表态:中方已经表示有意承建雅泗铁路项目,而且会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他还说,无论是谁,只要能按照我们的条件和要求,都一样可以协助我们发展这项建设项目。可在2019年签约时,选择了日本。
在大国之间玩平衡,给印尼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中国建设雅万高铁,印尼贷款,不需要政府主权信用背书。现在援建雅泗铁路,日本原先要求450亿人民币,签约印尼给出的项目总工费却是300亿。不过,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对外宣称:这将成为双方合作的象征性项目。
在日本无论是保守派媒体还是自由派媒体,它们对中国高铁的关注,总是掺杂着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说《产经新闻》,曾经刊发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中国复兴号高速列车。可在开头仅提了一句“中国高铁重新运营,每小时350公里时速”,然后就开始以2011年“甬台温动车追尾事故”为背景,开始报道。先说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有所提高,然后说,在日本,东北新干线时速320公里是最快的。
在日本国内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当谈到中国高铁的时候,许多日本人都会觉得他们才是老师,中国的产品是仿制的。不可否认,中国最开始引进高铁技术的时候,吸收了日本经验,但是引进技术,不代表全盘仿制。更何况,我们吸收的技术,又不止来自一家。
2004年之前,中国还无法自主制造安全可靠的高速列车,订单需求要对外招标。当时掌握最先进高铁技术的是四家国外巨头,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为了能获得切切实实的制造技术,铁道部抛出了140列动车组订单作为诱饵,但给出的条件是必须由中国企业制造,而且该企业必须有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这就意味着四大巨头,要想拿到订单,必须选择和中国公司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共同参与投标。巨大的诱饵放在面前,我出市场,你出技术,外企想拒绝都不行。
除此之外,中国在此次招标中采用了“战略买家”的策略,铁道部明确规定,只能由国内的四方机车股份和长春客车股份,两家公司和国外谈判,其他企业一概不准和外方接触。这样的策略,有效阻止了国内企业之间相互在背后打黑枪。将中国铁路整体优势集中,让中方在谈判桌上牢牢把握主动权。后来,这一经典商业案例,还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科书中。
中国高铁吸收了四家巨头的经验,但它们提供的并非最先进的技术。拿日本来说,它们坚决反对将最新制造技术转移到中国。双方曾谈判连续三天三夜,直到后来翻译人员撑不下去,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才暂时中断。甚至有四台打印机因为高频率工作,在现场直接烧毁。
高铁技术的引进,关键是消化、吸收。中国转向自主研发,实现超越,也是依靠这一点。国外的高铁运行路线、时间都很短。相比之下,国内的京沪线,跑一趟就要4个小时,而京广高铁里程则超过了2000公里。这样的现实背景,对高铁技术的要求更苛刻,对材料和结构要求更高,这意味着,中国高铁必须要自主创新,超越国外产品。而这,也是中国最终成功拿下雅万高铁订单的基础。
在印尼高铁项目上,日本没有赢得机会,但他们想着在印度打个翻身仗。2010年前后,印度提出宏伟蓝图,要修建7条高铁。首先计划中的一条是,从孟买到古吉拉特邦。孟买是印度的金融中心,也是该国最大的港口城市。而古吉拉特邦恰好是莫迪的老家,他在这里干了许多年的首席部长。是时候,回报家乡了。
中国、日本、欧洲都非常关注印度的高铁项目。2012年,中国还和印度签订了高铁技术备忘录。可万万没想到,被日本钻了空子。安倍下血本,开出了一个谁都没法拒绝的条件:提供800亿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只要0.1%,贷款年限长达50年,基本不需要利息,而且还承诺为当地培训4000名员工。印度铁路委员会主席说:提供高铁技术的有很多家,但是同时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只有一家,那就是日本。
站在印度的位置看,拒绝中国,选择日本,并不意外。中印互为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对手,他们对待中国的高铁技术,就像对待中国一样,很矛盾。虽然中国的产品性价比高,但他们担心对中国产生技术依赖。印度铁路公司高管说:我们已经向日本提出,希望在印度本土造高铁,一旦我们这样做了,世界上将会有更便宜的高速列车,到时候,会有许多国家向印度购买,而不是中国。
2017年,安倍到访印度,参加了铁路奠基仪式,并表示:这是印度高铁迈出第一步的历史性一天。可日本倒贴钱,换来的却是印度媒体的嫌弃,他们认为优惠力度不够,指责日本嘴上说巨额贷款,实际上是捆绑销售,高铁的大量合同最终会落到日本供应商的手中。
实际上,日本、印度达成合作时,外界都不看好,甚至有专家断言:这可能是个烂尾工程。结果一语成谶——真的烂尾了。修建高铁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本来计划在2018年底完成全部征地任务。结果到2019年底,才完成39%。另外,印度国大党和人民党水火不容,莫迪属于人民党,对高铁是支持的态度,但国大党认为项目花费太大,需要重新评估。印度高铁原计划是2023年通车,可征地还没完成,他们又把通车时间改成2022年,理由是,正好赶上印度独立75周年,为国庆献礼。有意思的是,他们居然是单方面宣布的,完全没有和日本商量。
中国在其他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对外贷款,常被西方国家批评说,让小国承担过高债务,让他们无法偿还,最常提到的就是斯里兰卡。说该国政府债务负担过于沉重,不得不把有关港口交给中国作为抵押。事实上,根据斯里兰卡央行2017年的报告,在500多亿美元的外债中,中国只占到10%左右,而且中国的贷款大部分都是优贷,利率远低于国际市场。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援助非洲,可他们的发展还是很缓慢。很多国家之间没有直航,没有直达火车,甚至没有公路。从一个非洲国家到另一个国家,通常得在巴黎或者苏黎世转机。而中国在非洲修建的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阿卡铁路、安哥拉本格拉铁路已经竣工,目前还有其他的铁路正在建设之中。
1978年,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日本新干线,发出感叹:有人催着跑。几十年之后,西门子交通集团总裁访问中国,站在中国企业的列车总装车间感叹道:这就是我们欧洲的大工业之梦。如今,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在共享这种工业能力,为当地人民架桥、修铁路,给他们带来切切实实的优惠,摆脱落后和贫困,迎接现代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