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翼龙10无人机RCS仅0.1平米 可在F22锁定前撤离
来源:兵工科技
2020年南昌飞行大会上,“翼龙”10无人机的亮相成为最大的亮点之一。说明“翼龙”10,可能大家还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此前珠海航展上曾经展出的“云/风”系列无人机的列装型号。这次“翼龙”10面向观众近距离的静态展示,再加上展板的详细资料。“翼龙”10无人机的细节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翼龙”-10 无人机展示的配套的武器弹药
“云”随“风”动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航成飞研制的外贸型云影无人机首次亮相,后来网络上又曝光了云影无人机的改进型——“风影”,但”风影”并非是外贸型,而是解放军自用版。在这次飞行大会上,展板资料上显示的信息表明“翼龙”-10其实就是“云影”,对它的定位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出口型无人机”,但在今年在8月,“翼龙”-10无人机曾经进行了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综合观测试验,出现在央视新闻报道中的“翼龙”-10,其外形特征却明显与“风影”无人机高度吻合。所以,“翼龙”-10无人机其实也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分别对应出口型的“云影”和自用型的“风影”。
“云影”与“风影”无人机性能基本一致:翼长17.8米,机长9.05米,空重1.3~1.6吨,最大起飞重量3~3.5吨,最大升限为20~21千米,巡航高度据任务需要在3~8千米、11千米~15千米、18千米选择,最大飞行速度为0.7马赫。
两款无人机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自用型号的“风影”无人机使用了双发涡扇发动机,而外贸的“云影”无人机使用了一台1吨级涡喷发动机。两款发动机均使用了带有涡轮增压的辅助动力系统,以解决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发动机启动问题,满足我国高原作战的需求。其二是两者前起落架的不同:“风影”无人的前起落架结构比“云影”的要更加复杂,比传统起落架的连杆结构多出了一套电传收放作动筒,具有可靠性高、响应迅速的特点,是制造先进全电无人机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三为背负式进气道的不同:虽然两者外轮廓一样,但“风影”作为双发机,进气道内存在隔断将其分成两条气流通路,而“云影”则没有。这个进气道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使用了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优化处理。其四是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图中“风影”有空速管而“云影”没有,但是展板里的云影则有空速管,我们可以推测空速管是试飞设备或可拆装的,仅在试验性任务机上安装或是需要在一些特定飞行环境中使用时安装上。还有锯齿设计的前起落架舱门口,因为该型无人机在设计时明确的考虑了未来高烈度战场环境的需求,因此认真的考虑了射频信号管理与隐身问题,正面RCS仅0.1平米,但是这架风影的舱门盖板上并没有锯齿设计,这也是其可能为验证机的原因之一。还有机身下方的一块浅色蒙皮,可能是模块化可更换的设备舱,也表明出该型无人机使用了具有红外与电磁波吸波能力特殊涂层。
风影”的两台涡扇发动机所占后机身空间较小,而“云影”的为单独的尾喷口
风影”无人的前起落架结构比“云影”的要更加复杂,比传统起落架的连杆结构多出了一套作动装置
系列化装备
而作为系列化的产品,“云影”具有三个不同子版本,分别是“云影”1图像侦察型、“云影”2电子侦察型与“云影”3察打一体型,作为同门师兄的风影自然也具备这三种变体型号。这三种型号外观上最大的区别为“云影”1设备舱安装的是光学侦察使用的大型遥感传感器舱,“云影”2为电子侦察吊舱,“云影”3为带激光测照器的转塔式光电平台,且有两对武器挂架,可以使用单联或双联挂架,具备多种精确制导武器与轻型反舰导弹鹰击-9E的发射能力。在此次航空大上,“翼龙”-10无人机前面摆放了该机可以携带的至少7种精确制导弹药,包括BBM2、BBM3卫星制导炸弹,YJ-9E轻型反舰导弹,FT-7滑翔制导炸弹,LS6100激光制导炸弹,GB-4电视制导炸弹以及蓝箭21空地导弹。可谓琳琅满目,攻击模式齐全、打击目标多样,使“云影”无人机如虎添翼,能更从容的应对各种战场环境并打击各种战术目标。
07 云影”具有三个不同子版本,分别是“云影”1图像侦察型、“云影”2电子侦察型与“云影”3察打一体型
“云/风影”侦察无人机配备对威胁雷达作用距离在400千米以上的雷达侦察系统,可以保证在侦察区域内进行安全侦察。当面对敌方F-22、F-35战机时,对其探测距离则大于200千米,能在敌机锁定我机前撤离,且在必要时可利用机载吊舱具备的电子干扰手段压制对方,防止敌机锁定,以有效提高我方战场生存能力;当侦察对象为美军航母战斗群时,该型号无人机可搭配经特殊优化后的被动雷达系统,在其编队300千米外进行长时侦察,为我军获取重要电磁情报,甚至用以对反舰弹道导弹进行末端精确引导;当侦察对象为台湾地区雷达信号源时,该型号无人机可在距离海岸线260千米外进行环岛侦察,为我军获取所需的火控数据。
察打一体型号在机腹安装有配备有带激光测照器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转塔形光电平台,这两种光学载荷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并在执行侦察打击任务时根据地面站的控制对地面、海上甚至空中低速目标实施跟踪照射,配合挂载的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完成对目标的毁伤与打击。
而在“通用化平台”概念开始流行的这个时代,“云/风影”无人机作为第一款从设计之初就考虑模块化任务载荷的高空高速大型无人机,为我军未来发展自己的体系化“通用平台”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可以使得该体系零件互换性更强;生产、制造、维修成本更低;设计更为简单,也有利于通用化标准的贯彻,可以说为我国在无人机自主编队、有无人编队的网络中心战领域的实用性研究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