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朝鲜试射新型导弹尺寸更大 为何射程无明显提升?

军迷圈官微

关注

3月25日上午7时06分和7时25分,朝鲜在咸镜南道咸州一带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了两枚弹道导弹。从26日清晨《劳动新闻》发布的报道来看,这两枚导弹就是朝鲜2021年1月14日阅兵中放在最后展示的,因为尺寸相比此前多次试射的“金斯坎德尔”(这名字也是戏称)更大,而被戏称为“鑫斯坎德尔”的新型战术弹道导弹。

▲作为人民军的“军装一号”,劳动党中央军委副委员长李炳哲元帅亲临现场指导此次试射(左下图戴大檐帽者)

在朝鲜发射新型导弹当天,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就对其性质做出了判断,认为应该是朝鲜之前试射的“金斯坎德尔”或“主体ATACMS”的改型,当时检测到450千米的射程和60千米的射高与这两型导弹之前的试射表现也大致相符。那么为什么尺寸比“金斯坎德尔”更大的“鑫斯坎德尔”会在射程上看上去变化不大呢?

▲1月14日的阅兵中,使用四轴底盘的“金斯坎德尔”和使用五轴底盘的“鑫斯坎德尔”先后亮相

朝中社26日的报道指出,“新型战术制导导弹是利用已研制的战术制导导弹的核心技术,把弹头重量增加到2.5吨的改进型武器系统”。那么与“鑫斯坎德尔”配套研制的“改良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自然就是把这个空前巨大的弹头送到与“金斯坎德尔”差不多的射程范围内——不过根据朝中社报道,25日发射的导弹射程达到了600千米,相比韩国公布的数据远了不少;这要是又出现跟以前对朝鲜导弹跟踪时类似的“末端跟丢、低估射程”的情况,实在有些漫不经心。

▲对比“金斯坎德尔”(下图),“鑫斯坎德尔”头部双锥体气动构型有所调整,可能是为了超重型弹头而做的适应性改进

这种对于战术弹道导弹来说显得过大的战斗部,其针对方向并不难猜。出于“半岛军备竞赛可防可控”的目的,美国对韩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弹道导弹的载荷射程一直有着明确限制。1997年签署的《美韩导弹发展协议》规定的上限,是300千米射程/500千克弹头;在朝鲜进行核试验后,2012年协议得到修订,上限放宽为300千米射程/2000千克弹头或800千米/500千克弹头。

▲玄武-2系列的改进发展,基本上与《美韩导弹发展协议》的签署与修订同步(图为射程500千米的玄武-2B和射程800千米的玄武-2C对比)

2017年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之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电话中,要求美国进一步放宽2012年的限制,达到800千米射程/2000千克弹头(换言之,在使用轻量化弹头的时候射程可以轻松破千),其成果就是2020年4月首次试射的玄武-4(当时一枚成功、一枚失败)。2020年7月23日,韩国国防科学研制所在宣布玄武-4第二次试射成功时,还曾自豪地说:“我们成功开发出了拥有世界最重弹头的弹道导弹”。

▲其实就算在“鑫斯坎德尔”试射前,玄武-4这个弹头重量相比东风-3的“特供版”常规弹头,也还是差点意思

总之,首次试射情况比玄武-4更为成功的“鑫斯坎德尔”,还同时实现了弹头重量压过玄武-4一头的目标。这种超重弹头的研制目的,自然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韩国打算用玄武-4携带重型钻地弹头打击朝鲜的地下化重要设施,那朝鲜整个劲儿更大的对着干也很正常。另外,如果将弹头重量下降到1-1.5吨左右,那么“鑫斯坎德尔”就将成为一款射程足以打击日本全境、替代现有的火星-7/9等老式液体燃料导弹的先进中程弹道导弹。

▲正好还能利用一下火星-7那些五轴发射车

从韩国对此次试射的报道来看,要想识别弹道特征类似——压缩弹道顶点高度、末端都有“低高度滑翔跳跃式弹道”,雷达信号特征差别也不大的“金斯坎德尔”和“鑫斯坎德尔”,确实不太容易。而对于韩国来说,相比跟踪识别朝鲜导弹本身,如何进行信息公开也是个颇费脑筋的事儿。比如说3月21日朝鲜在西海岸发射了两枚应该是岸舰导弹的短程巡航导弹,但直到23日美国官员捅出来之前,韩国联合参谋本部一直没有对外透露此事,后来也没有给媒体提供太多信息。

▲根据韩国《中央日报》最近公布的情况,朝鲜在今年1月22日就进行过一次短程巡航导弹测试,但当时谁都没有报道

黑归黑闹归闹,随着韩国2011年装备了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波音737平台“和平之眼”预警机(一般称之为E-737),监视飞行在低空的朝鲜反舰导弹在技术上并不难做到。2017年6月,刚刚在4月15日的“太阳节”阅兵中亮相不久的朝鲜金星-3岸舰导弹,在东海岸的元山附近进行了首次试射,当时E-737就对其实现了跟踪。

▲2021年新年清晨,文在寅登上了一架E-737升空警巡两个多小时,飞越韩国领土和领海上空,检查韩国陆海空军战备情况

虽说朝鲜在西海岸的导弹试射环境相对复杂,有一些可用作掩护导弹部分航路不被雷达发现的岛屿,但结合电子侦察手段,E-737同样可以监控朝鲜在西海岸发射类似导弹的情况。所以说韩国对今年1月和3月朝鲜这两次疑似岸舰导弹发射“能不说就不说”的情况,更多还是个政治问题。

▲金星-3这种没有进行隐身修形的传统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在预警机雷达的俯视角度下,仍有着足以被持续探测的雷达信号特征

一方面大家都清楚,“文北谍”的任期还剩下最后一年,他是非常希望能在这一年把南北关系再往前推两步的,所以朝鲜射弹这种事儿只要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那能不说就不说;另一方面,拜登这边正在合计新一轮对朝政策制定事宜,所以23日公开消息时也就是表达个“一切尽在掌握”的态度,不想对此过度渲染。

哪怕这回已经是实的不能再实的、违反安理会相关决议的弹道导弹,在昨天上午青瓦台紧急召开的国家安全会议上,虽然大家对此表示“忧虑”,最后的结论仍然说朝鲜打的是“导弹”、而没定性为“弹道导弹”;颇有2019年“金斯坎德尔”首次试射后,在朝鲜已经公布照片的情况下,“文北谍”仍然宣称那是“火箭”的味儿。拜登那边自然是不管这一套,已经放话“若朝鲜刻意制造事端使美朝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则将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两发“鑫斯坎德尔”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导弹本身

说回导弹跟踪识别的事儿,韩国其实也没到靠着4架E-737以及“绿松”之类的陆基导弹预警雷达,就能监测朝鲜每次新武器试射的地步。例如2018年11月16日朝中社报道,金正恩在国防科学院指导了“新开发的尖端战术武器试验”,这则报道中除了“该尖端战术武器历经长时间开发而成,可以像铁壁一样牢牢地保卫领土,也能够极大提高人民军队的作战能力”这种似乎形容什么都行的文字描述之外,只有一张试验场上金正恩和科研人员在一起的照片。

▲这图好像也没谁挖出太大的信息量来

报道的其他篇幅则描述了这款武器的研制背景,称金正日生前曾特别关照并亲自领导该武器的开发;报道称,金正恩感慨道,“这件武器就像‘遗腹子’一般,它的试验成功,让自己更加怀念将军(金正日)”。可见这研制时间整不好是十年起步,外界对“遗腹子”的猜测由此就更加五花八门起来,当时甚至有人猜测,会不会是朝鲜在上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或其他独联体国家获取了超声速反舰导弹的技术……

▲想到一个非常离奇的事儿……不知道谁在维基百科上,给朝鲜安排上了苏制P-35重型岸舰导弹,型号也安排成金星-2了(下图为越军的P-35)

总之,韩国后来也没有说明白当天朝鲜到底试验了个啥,只是大概猜测为远程火炮或者多管火箭炮,美国倒是认为可能与战术导弹试验有关。不过参考韩国对朝鲜240毫米火箭炮的发射都能做到大概掌握,更大级别的远程火箭炮,其弹道高度和发射特征,是不太可能藏得住的。要说是测试了信号特征较低的小型战术导弹、例如这两年阅兵经常出现的那款新型远程反坦克导弹,倒是有可能。

▲毕竟咱们谁也没见过这玩意儿里头的导弹具体长啥样

随着朝鲜试验新型导弹势头有增无减,在周边国家军力现代化升级的背景下,韩国决定进一步加强其航空情报获取能力。去年6月,韩国防卫事业厅就审议并通过了斥资1.59万亿韩元(约93亿人民币)增购两架预警机的“航空预警机第二批项目推进基本战略案”,还要花8700亿韩元(约51亿人民币)对其8架RC-800和2架RC-2000电子侦察机进行升级,称之为“白头体系第二次事业推进基本战略案”。

▲所谓“白头体系”,出自韩军“要把侦察范围延伸到白头山(长白山)”的说法,其两型侦察机(分别基于“鹰”800平台和“猎鹰”2000平台)也因此被称为“白头侦察机”

相信大家能猜到,韩国这些侦察机(当然也包括美军自己的)平时没少借侦察朝鲜之机,“顺便”往黄海西边和北边晃悠几步,我北部战区海空力量也经常对抵近侦察的外军舰机进行拦截警告。但出于对朝鲜领海及毗连区的尊重,我军这类拦截难免存在区域上的限制,而雷达、战机等装备过于老旧的朝鲜空军,又难以执行对这些频繁活动的侦察机的拦截任务,这就形成了一个对敌有利而对我不利的空域。

▲在我军无法在日本海方向常态化前出拦截的情况下,美军侦察机特别是隐身无人侦察机对朝鲜的侦察活动堪称肆无忌惮,不仅时刻威胁着朝鲜全境,也威胁着我国东北方向的空防安全

这个在当今形势下越发凸显的国防安全问题,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自动续约至2041年之际,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解决,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期待。

热门评论

建设弓箭 1
确保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反对打破现状。
四川成都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