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独家】战场控局VS战术防御:浅析俄乌战场上的导弹火力战

军迷圈官微

关注

作者署名:军事观察员 王强

导弹火力战,是指以导弹兵器的火力机动和火力毁伤为基本形态,以导弹打击的杀伤力破坏力所呈现的整体效果,直接实现战斗、战役乃至战略目标的一种作战形式。俄乌冲突中,交战双方综合运用各种平台打击手段,广泛使用导弹技术武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实战结果。5月25日当天,俄军导弹部队就摧毁了乌军51个指挥所、53个炮兵阵地和385个军事据点,而乌军方面声称截至5月20日,击毁俄军坦克装甲车4353辆、各类飞行器832架,其中不乏便携导弹武器系统取得的战果。

从作战行动看,俄军具备战略威慑与战场控局能力,乌军长于多手段并用的机动设防

俄军导弹武器种类齐全,涵盖战略火箭军洲际弹道导弹、陆军战役军团战术导弹、空天军对地攻击精确制导兵器,以及海军舰载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和各型野战防空导弹、单兵便携导弹等等,构成了导弹武器分类型、分目标的全谱使用能力。冲突中,俄军既实施导弹战略威慑,也对战役目标实施震慑打击,更不放弃对乌军战争潜力的瘫痪作战。乌军则凭借西方国家援助的各型便携反坦克导弹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小群组导弹游击战,破坏俄军进攻部署,迟滞俄军攻击节奏,并成功迫使俄军放弃多个方向的战役进攻。

从作战样式看,俄军以既设目标为主强调战役打击效果,乌军则以野战目标为主突出战术防御能力

自2月24日双方冲突爆发以来,俄军以破坏性火力战为主,重点打击乌克兰境内指挥中心、雷达设施、通信节点、交通枢纽、电力设施、储备仓库这些战略战役级目标,使用了9K720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弹道打击,3M54“口径”导弹的巡航发射,以及Kh47M2“匕首”导弹的高超音速打击,甚至使用3M55“缟玛瑙”反舰导弹的对陆攻击,当然也少不了9M133“短号”导弹的近距攻击,展现了一幅联合火力打击的作战场景。

乌军则以袭扰性火力战为主,在顿巴斯地区开展广泛的“无限制导弹游击战”,使用FGM148“标枪”、FIM92“毒刺”便携式导弹,采取发现就打、打了就跑的野战方式,对俄军造成较大困扰。“标枪”反坦克导弹战勤准备时间短,可以在恶劣天气、夜间烟雾弥漫条件下使用,发射时无需主动照射目标,不会暴露发射阵位,也不会触发俄军装甲战车和坦克的光电压制系统,特别是在攻顶作战中,现役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很难发挥作用,俄军不胜其扰。

从作战保障看,俄军自持力来源于自身国防工业,乌军必须依托外国军事援助

俄罗斯国防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冲突爆发以来的财政状况未出现西方预想的大幅恶化,冲突长期化趋势是存在的。此前,西方国家按照美军作战模式,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导弹使用情况给予了较低评价。而4月29日‎‎美国国防部提供数据显示,俄罗斯在一个月内已发射1950多枚战术导弹,远超美军伊拉克战争三周发射955枚巡航导弹数量。

乌克兰方面基本不具备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尽管美西方对乌援助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美元,导弹武器更是成千上万枚提供,但这些武器能否进入顿巴斯,以及进入顿巴斯之后能否展开所谓的导弹游击战都是需要进一步观察。而西方媒体认为,现在的乌克兰战局犹如一个漩涡,正在吸走美军的战备能力,导致其向危险临界点滑落;加之新导弹补充速度不够快,美国的援助力度可能减弱。有分析指出,一旦美国“断货”,乌方的一线作战火力就会急剧弱化。

从联合作战看,双方都非常重视导弹火力战与舆论战、心理战的紧密配合。

3月18日,俄军以Kh47M2“匕首”导弹袭击乌军第136物资保障中心的导弹储存设施,引发媒体广泛关注,由此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效果,成为火力战与心理战、舆论战配合的经典之作。而俄军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沉没后,乌军第一时间向外公布,此战果由R360“海王星”反舰导弹所取得,令外界对乌军战斗力刮目相看,同时俄军整体形象遭到严重挫折。在4月8日克拉马托尔斯克火车站空袭事件中,北约和乌克兰指出是俄军9K720“伊斯坎德尔导弹”造成了平民死伤,俄军结合现场情况迅速拿出乌军列装并使用9M791“圆点”导弹的证据予以反击,形成了舆论战的新一轮攻防转换。

上述情况说明在双方空中力量表现不足的情况下,导弹火力战仍是战场上重要的火力打击样式,并将继续引发各国军队建设的新动向。

战略导弹威慑力量仍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砝码,未来大国竞争,主要参与角色都会将新一代战略威慑力量作为斗争要素、博弈体系、乃至全系统战略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2月9日,俄军组织战略力量检验演习,陆基、海基、空基三位一体战略力量全部拉动一遍,并实弹发射多款战略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由此对美国和西方释放了强烈的战略警示信号。可以说,没有这种战略威慑能力,俄罗斯很难形成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战役决心。

图七

导弹火力战离不开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一些国家和地区极有可能调整武器装备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小型分布式、网络化的非对称作战能力。

乌军小导弹、小编组、小战法能够连续取得不俗战绩,背后的情报侦察系统功不可没。如乌克兰宣称的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以及多起针对俄罗斯高级军官的斩首作战,特别是在北顿涅斯克河流渡口击毁俄军数十辆装甲作战车辆战斗,都显示了乌军不容小觑的情报保障能力。而开源情报的广泛使用,以及自媒体对冲突现场的深度介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乌军毁伤评估能力的不足,乌军得以借助这些民间资源对作战效果进行侧面验证。

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是战场制权的重要能力,国际军控领域弹道导弹技术扩散不可避免。

乌克兰缺少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无法将武装冲突扩展到俄罗斯领土,直接导致难以左右战场形势。而俄军则可以凭借多种远程打击兵器在乌克兰全境毁伤重要目标,从而对乌克兰领导层实施直接军事压力。这其中,俄军战术弹道导弹的亮眼表现,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审视现代空军建设的必要性,极有可能将有限资源向弹道导弹技术领域聚焦。

不对称导弹火力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战场,但小型无人机与便携导弹的作战效果仍需综合衡量。

乌克兰方面以中小型无人机配合单兵便携导弹,充分发挥了战场的不对称优势,也取得了一定战术结果。但是必须要看到,这种导弹袭扰作战,乃至无人机袭扰作战方式,在夺控战役要点、控制战场地幅方面效果有限,甚至难以改变战场综合态势。以乌军“毒刺”便携防空导弹为例,尽管名头响亮,实际上并不能阻止俄军战役空袭作战,据称北约国家已向乌克兰提供了25000件便携防空兵器,而乌克兰各地的车站、变电所和机场仍在遭受空袭。如何科学配置无人平台和单兵系统,仍将是在建设强大军事力量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衡量考虑的重要方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