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期考核”后岸田如何驾驶“日本丸”?

新浪军事

关注

来源:深海区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消息,日本政府已经敲定于今年秋天为遭枪击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的计划。日本舆论对此意见不一,波澜再起。安倍对日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后安倍时代将会如何开启?

深海区邀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蔡亮进行分析。从短期看,安倍遇刺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执政党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从中长期看,还会给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格局和岸田文雄内阁的内政外交带来相应调整。

“同情票”流向执政党

安倍遇刺让自民党获得大量“同情票”,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领导的自(自民党)公(公明党)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超额完成任务。

日本属于议会内阁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众参两院组成的国会。在制度设计上,参议院共有248席,任期6年,每3年举行半数改选。从10日参议院选举结果看,在改选的125议席(74个直接选区和50个比例代表选区,另填补神奈川选区的1个非改选议席空缺)中,自公联盟分别获得63席、13席,远超预期目标。而在赞同修宪的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及国民民主党四党中,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分别获得12席和5席。加上非改选议席,自公联盟在参议院拥有超过半数的146席,四个赞同修宪的政党则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177席。

日本作为两院制国家,首相位置花落谁家由众议院选举决定,因此参议院选举与政党轮替无关,但执政党选举失利的话,首相也会引咎辞职,如2007年安倍第一次辞职就与参议院选举大败息息相关。此外,如果首相不解散众议院,日本未来三年不会有国会选举,此次参议院选举也就成为岸田内阁实质上的“中期考核”。

需要指出,日本众议院任期为4年,但出于各种政治收益的考量,首相解散众议院提前选举成了常态。从战后历次选举来看,众议院选举的平均间隔是3年左右。下届众议院选举理应是2025年,但2024年秋季适逢自民党总裁选举,岸田在自民党总裁选举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可能性很高。

日本目前饱受物价飞涨、货币狂贬、外贸持续赤字等困扰,进入夏季后,又连遭多年未遇的历史性酷暑和电力不足等问题袭扰,岸田遂将此次参议院选举的胜利标准定得相当低,即自公联盟合计获得确保过半的55席,避免出现朝小野大的“扭曲国会”现象。但与此同时,在野阵营整合不顺,在决定胜负关键的32个“一人区”中,仅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选区的整合,导致气势低迷不振,也使民众比较失望,转而希望自公联盟能够继续执政,以确保政局稳定。因此外界虽然认为此次选举对岸田是一场硬仗,但更关注的是赞同修宪的四党能否获得超过三分之二议席。

对比选前预测与选后结果,自民党仅比2013年参议院选举的压倒性胜利少了2席,超过2016年的56席和2019年的57席,居遥遥领先地位。岸田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倍遇刺,导致大量“同情票”流向自民党。

如在比例代表区,自民党得票数比上两次选举分别多了300万和540万,尤其在无特定政党支持的中间选民中破天荒获得26.0%支持率。在32个“一人区”,在野阵营整合不利加上民众“同情票”,直接导致自民党以28比4碾压在野阵营。

自民党内派系重整

安倍不同于一般的前首相,一方面他是日本宪政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拥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他在辞职后出任自民党内最大派阀“清和会”会长,可以极大地左右自民党内外政策走向。安倍遇刺直接导致自民党派系重新洗牌,对岸田而言,一方面少了最大的掣肘力量,但另一方面也让他必须直接下场维系党内各派平衡。

自民党实际上是一个派阀联盟,尽管派阀对政局的掌控力已今不如昔,但依旧左右着“日本丸”的航向。岸田尽管在经济政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与安倍的理念不尽相同,安倍却可凭借在党内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岸田多方掣肘,充当岸田内阁的“影武者”。

然而,安倍一直没有培养有力的接班人,导致“清和会”在他离世后立即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尽管会中也有几名副会长,但无论是政治领导力还是资金筹措力,都与安倍判若云泥。

此外,“清和会”内部一直有安倍系和福田系两股力量角力,随着安倍遇刺身亡,会内围绕继任会长人选的明争暗斗势必更趋于白热化,且不排除有分裂的可能,因此很难在内政外交上对岸田继续“指手画脚”。

需要指出的是,岸田作为自民党内排名第四的“宏池会”会长,就任首相后一直热衷于拉拢同为“宏池会”系统的“志公会”(会长麻生太郎,党内排名第三)和“平成研究会”(会长茂木敏充,党内排名第二),以形成新的主流派系“AKM ”(由三人姓氏首字母组成)联盟。显而易见,“清和会”影响力下滑,有利于岸田实现“大宏池会”构想。

但另一方面,安倍作为自民党内鹰派领袖人物,他的遇刺身亡让岸田丧失了可以帮助自己压抑党内极端势力的“平衡手”。此外,如何面对“志帅会”(会长二阶俊博)、菅义伟集团等党内非主流派,也是对岸田政治平衡能力的考验。

内政外交加速调整

岸田对日本内政外交会加速调整的步伐。

经历了2021年众议院和此次参议院两场“国政选举”洗礼,岸田的执政根基日益稳固,未来两到三年成为他政权运营颇为难得的“黄金时刻”,个人色彩势必日渐凸显。不过,对于预计在9月底进行的内阁改组和自民党高层人事安排,岸田强调“必须维持应对不测事态的政权运作,希望一直重视团结”。毕竟安倍尸骨未寒,岸田的施政仍要彰显党内团结的一面,因此调整幅度不会很大。

那么,未来日本的内政外交将会出现怎样的调整呢?

首先是各界瞩目的修宪问题。修宪是自民党的政策纲领,是安倍的未竟遗愿,岸田也言之凿凿要“继承安倍遗志,在任内推动修宪”。目前修宪力量在众参两院都超过了可以启动修宪程序的三分之二议席,若全民公投过半,修宪议题就大功告成。然而细细分析,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问题真的执行起来并不平顺。

一方面,日本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依旧是经济,且比重高达45%,后面依次是社会保障(15%)、外交安全保障(12%)、新冠防疫(10%)及能源环境(5%),修宪的关注度仅排在第六位。此外,赞同修宪的日本民众比重虽然高达45%,远远超过不赞同的25%,但模棱两可的仍有30%。

另一方面,虽然赞同修宪的力量已经超过国会三分之二门槛,但关注的事项各有不同,用公明党干事长石井启一的话说,“即使是修宪势力四党,最关注的事项也有所不同,如何调整很重要”。

综上所述,民众虽然通过国会选举对岸田进行了信任投票,但目的是希望他将经济发展起来。岸田若不顾目前日本经济的窘境,一意以修宪为优先,加之整个修宪过程耗时耗力,反倒容易激起民众反感,届时一旦公投不过半,岸田也会因此失去首相宝座。概言之,岸田不会改变在任内推动修宪的目标,但修宪肯定不会是他施政的当务之急。

其次是经济政策。虽然岸田打出了兼顾经济发展与财富分配的“新资本主义”,但“安倍经济学”依旧在日本举足轻重。进入2022年后,日元急剧贬值,加上严重依赖进口能源、食品价格暴涨,导致日本出现经济衰退和严重通胀同步的困难局面。可以想象,全面启动实现作为核心政策的“新资本主义”才是岸田的首要任务,而重中之重是制定应对日元剧贬和物价暴涨的经济对策。

但需要指出的是,坚定执行“安倍经济学”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要到2023年4月才结束任期,因此,以大规模政府开支和超宽松货币政策为标志的“安倍经济学”不太可能迅速退场。

最后是外交问题。虽然对美、对华外交是日本外交的“双轨”,但在中美战略性竞争的大背景下,日本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积极在美国主导的多领域、多层次的“遏华”框架中扮演“急先锋”角色,这种结构性特征不会随着安倍离世而改变。然而,这并不代表未来岸田的对华政策没有任何灵活性和务实性可言。在后安倍时代,岸田如何对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外交进行微调,人们将拭目以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