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国际军情

叙利亚战争促使北极世界末日种子库首次开库取种(图)

观察者网

关注

位于北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万份植物种子的“备份”,以防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因灾难而绝种。科学家对这座“植物诺亚方舟”将要应对的“灾难”的设定,包括自然灾害、疫病、战争,甚至“世界末日”。

眼下,这座“末日种子库”正在受理建成7年多来首次提取种子备份的申请。这一申请来自战火煎熬中的叙利亚。

首取“备份”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由挪威政府出资建造,与北欧基因资源中心、全球农作物多样化基金会等组织联合运营。

挪威农业部专家格蕾特·埃维延21日说,位于中东地区的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向斯瓦尔巴种子库提出申请,要求取出先前存入这里的325盒、总计11.6万份农作物种子“备份”中的近130盒。

按照埃维延的说法,这是斯瓦尔巴种子库2008年建成以来首次提取库存。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总部原本设于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在当地一个“基因银行”中保存着小麦、大麦等适应当地干旱气候的农作物种子。叙利亚危机2011年爆发后,阿勒颇持续战乱,这个种子库勉强维持冷藏等部分功能,但难以继续培育并对外提供种子。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总部2012年迁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而阿勒颇种子库储存的部分种子则在战乱中被毁。

所幸,被毁的种子在斯瓦尔巴种子库还有备份。埃维延说,这些来自阿勒颇的种子中,不少耐旱性强,培育出的作物能够经受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适用于中东地区,也可种植在澳大利亚、非洲等地。

“末日地窖”

作为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预防人类永久丧失某些粮食基因的“保险箱”,全球大大小小的种子库数以千计。不过,这些“保险箱”并非完全保险,不时因天灾人祸遭受损失。例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库曾毁于洪水,重建后又因火灾被毁;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乱地区,当地种子库损毁严重。

斯瓦尔巴种子库坐落于北极圈内距离极点1000多公里的山体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相对远离上述种子库面临的“天灾人祸”。这座种子库2008年2月投入使用后,接纳了来自全球多地国家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种子库的种子“备份”。

据挪威政府官方网站介绍,斯瓦尔巴种子库目前储存着来自全球各种规模基因银行超过4000个植物物种的86万份种子备份,包括豆类、小麦、稻米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种子。

斯瓦尔巴种子库建在地下100多米处,室温常年保持在零下18摄氏度,以长久保存种子的生命力。由于位于极地永冻土层中,即使意外停电,种子库内的温度也能在至少200年内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因其可靠的储存条件和安全设计,这座种子库被视为可以运行到地球毁灭的“末日地窖”。

谈及提取阿勒颇种子库被毁种子备份,全球农作物多样化基金会发言人布赖恩·莱诺夫说:“以这种方式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正是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目的所在。”

热门评论

老鸟在线 18
果然背后有组织默默的在保护地球。
江苏南京
回复TA
朱梦郊 9
这是最有意义的事了。不过人类的末日是自食其果,植物的末日是孟山都公司造成的
广东东莞
回复TA
用户5509586409 6
支持! 希望有途径捐款支持此项目。
广东深圳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3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