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 Go战胜李世石 院士称可应用于兵棋推演
今天休会。很幸运,能到军队人大代表、国防科大教授周兴铭院士房间喝个下午茶。
1983年,我国首台每秒运行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问世;10年后,“银河-Ⅱ”诞生。前一次,周兴铭是骨干;后一次,是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如今,“天河”系列速度以“亿亿次”为量级,进步了亿倍。
周兴铭代表,是为年轻一辈科学家提供“肩膀”的人。
我们的话题,是从今天“α狗”三胜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九段开始的。
“α狗”是“Alpha Go”,智能计算系统。“α”是第一个希腊字母。“我感觉他们是想用α代表开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始。”周兴铭代表说。上世纪90年代,周兴铭代表曾赴美学术交流,他住处附近,就有一群人在进行“人机大战”。之后,“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现在则是“α狗”赢了“李九段”……
周兴铭代表说:“创新,是先人一步,一个科技大国,永远需要有一部分人,致力于对未知领域的自由探索。”
作为一名科学家,周兴铭代表并没有对诸如“人工智能战胜了人类”“电脑战胜人脑”的噱头给予置评,他只是用一种科学家特有的轻松语言,为我脑补从“α狗”延伸出来的“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以及“传统计算、神经网络计算、量子计算”,恰如启发一名懵懂的幼童。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运算速度的提升、有大数据,更有分析、提炼大数据上取得的算法创新。算法创新,使机器会‘学习’、会‘博弈’、会‘决策’。”周兴铭代表的思维在延伸,“我们不要只关注棋盘,棋盘背后的东西更值得思考。比如,兵棋推演……”
前几天采访海军潜艇学院教授李丹妮代表,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科学大家,首先走上了思想的高地,然后,可以一览众山小。”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唐宏代表则说了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有的高科技公司,10%的人做应用,90%的人在出点子。”
一杯香茗,沉浸在自由思考的时空里;或者茶海围坐,与三五位学术“大脑”交流碰撞……这些,何尝不是周兴铭代表倡导的创新氛围?
在他从事的超级计算领域里,世界第一代计算机发明时应用的“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沿用至今。当年,正是冯·诺伊曼和一群数学家、物理学家之间的交流碰撞,人类第一台计算机得以诞生。
对了,冯·诺伊曼的《计算机与人脑》和起始于他的“博弈论”,或许,正是“α狗”能够“深度学习”的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