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国际军情

美国海军航空兵战力遭质疑 F18战机完好率不足一半

观察者网

关注

美鱼鹰机成功完成航母滑跑起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新任美国海军部长在本周公开了美国海军舰载机长期完好率偏低的情况,也让人们对这支世界上最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产生了几分怀疑。

美国海航到底能战否?

本周的美国“防务周刊”新闻中,报道了8月7日美国理查德·斯潘塞在一次媒体会议上透露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机战备水平。按照他的说法,美国海军已经展开了一项长期的飞机保养工作,以尽可能让更多飞机重返作战状态。这一工作的成果,是2018年初美海军有241架能够执行完整作战任务能力的“超级大黄蜂”,而现在增加到了270架。

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总体实力在不同版本中因为不同口径的差别有所变化。“防务新闻”引用的报道里,美国海军共有546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而在《国际航空》杂志2018年1月的报道中,这一数字为512架——不管哪一个数字,与241或者270架的数量相比都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在今年年初,美军的“超级大黄蜂”完好率只有44%-47%,而现在经过提升之后,则变成了49%-53%,而斯潘塞更是声称在2017年一度只有1/3的飞机可以正常部署……无论怎么看,这数字都有点低。

也难怪斯潘塞这样形容美军的机队:马厩里只有累趴下的赛马,但每天都必须去比赛。

斯潘塞所言,咱们得算一算账:无论是241架还是270架,这个数字所指都是“能够执行完整作战任务”的能力,而并非能够升空执行作战能力的飞机。言下之意,如果把部分“带伤出勤”的战机算上,美国海军的实际可用战机数量还能增长一些。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海军的舰载机主要是部署在航空母舰上进行海外部署,按照美国目前日常维持3-4艘航空母舰执行海上部署,每艘航母需要4个战斗机中队48架战机的数量来看,美国海军需要的可部署战斗机大约只有144-192架。考虑到美国海军还有250架以上的“大黄蜂”战斗机(海军陆战队也有差不多的数量)也可以执行上舰部署,尽管他们的完好率未必会比“超级大黄蜂”更高,但也能在每艘航母上部署2个中队,这就让海上部署的“超级大黄蜂”实际的需求数量只有100架左右。

当然,美军也需要一部分战机部署在陆地上的海军航空站,以便用于舰载机部队的日常训练,这一数量大约在140架左右。二者相加,美国海军至少需要240架以上完好的“超级大黄蜂”才能顺利执行海外部署和国内训练任务。这一数字和241或者270架相比,的确已经冗余极小,基本是“贴地飞行”的状态。至于2017年只有1/3可用于部署的飞机(大约只有180架左右)的时候,则必然要么是拆东墙补西墙,要么就只能缺编上阵了。

飞机的完好率从来是航空兵部队重要的考察标准。对于一般的航空兵部队而言,如果人员齐备、装备配置妥当、维修工作进展到位、使用强度也按照规划的话,像美国这样的强国,即使70%以上,乃至更高的战机完好率(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甚至达到过92%)都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遇到一些不好的条件,其完好率就会出现问题。

一般来说,飞机完好率下降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飞机过于新锐或者过于老旧导致的:过于新锐的飞机列装部队时间尚短,其维护保养技术也不完全为部队所掌握,加上刚开始列装的型号本身在技术上不甚成熟,相关备件也不足,因此容易导致新机故障频繁、送修困难,以致于完好率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我军刚开始列装苏-27、歼-8B/D以及歼-7E等先进战斗机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当时许多装备新型战机的部队完好率不足50%,而苏-27甚至有过全部22架战机中仅有9架可以正常使用的极端情况;而老旧飞机因为生产年代久远且使用频繁,一方面本身容易故障,一方面因为许多零备件的停产和库存减少,也会造成修理不及时的情况。

在美国海军航空兵中,目前的F/A-18“大黄蜂”系列战机就属于已经到服役后期的“老旧战机”。由于海军不像海军陆战队一样打算继续留用这些老飞机,因此没有和海军陆战队一样对这些飞机进行升级。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些老飞机在退役之后留下的空缺是需要全新一代的F-35C战机加以填补的。美军原计划在2018年就实现F-35C的初始作战能力,但目前美国海军刚刚接收大约20架F-35C,且全部用于训练,而在刚刚批准通过的2019财年的美军预算中,新增的F-35C数量也只有9架。按照这个进度,即使2021年F-35C如期完成了初始作战能力生成,其数量也远远赶不上“大黄蜂”的老化速度。

这样的尴尬情况想,作为美国海军唯一成熟的战斗机,“超级大黄蜂”只能责无旁贷填补这一空缺。虽然美军还有大约100架全新的“超级大黄蜂”战机还未装备部队,未来几年每年还要接收大约24架的“超级大黄蜂”,但考虑到“大黄蜂”现有的装备数量和退役速度,光用这些“超级大黄蜂”顶上“大黄蜂”的缺口,多少是有些困难的。

现役的“超级大黄蜂”作为一种服役不到20年的战机,其完好状态的下降更多是因为过度频繁使用而导致的,因此与“大黄蜂”战机“用完拉到”的策略不同,这些飞机本来就处于“还可以再抢救一会儿”的状态。当然,为了完成“抢修”这一任务,更多的军费预算投入是免不了的。从这个角度看,将目前部队现役,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失修的“超级大黄蜂”加以维修,是加快弥补这一数量缺口最省钱,也几乎是唯一的方法。

美国能否依靠这一轮大规模翻修“超级大黄蜂”实现海军航空兵战斗力向F-35C全面转换之前的过渡,就要看这些“初老”的“超级大黄蜂”是否能够在修理厂里焕发容光了。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